人民英雄纪念碑
2023-03-21
更新时间:2023-03-22 00:42:04作者:百科
[拼音]:Fuhuojiedao shidiaoxiang
[外文]:Stone Statues on Easter Island
新石器时代宗教性质的石雕人像群。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最东端,在该岛的沿海地带分布有600余个巨大的石像,该岛以此而闻名于世。荷兰人罗赫芬于1722年复活节那天发现该岛,因而得名。英国考古队于1914年,比利时与法国联合探险队于1934年,分别对雕像进行考古调查。 Th.海尔达尔领导的挪威考古小组于1955年开始在岛上?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89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邮路⒕颉?/p>
雕像多半成组地矗立在石砌平台上,面向大海,每组的数目不等。岛上共有 300多个石基平台,平台由碎石建成,高出地面3.6米,中央朝向内陆的一面有石头铺成的斜坡,其中最大的石基上并列着15座雕像。石像分属两个时期。前期约开始于公元700年,石像制作较粗糙,均为中、小型,大可等身,尚未定型,面向大海。后期约当1000~1700年,以短腿、长耳型的巨大石像为特征。造型源自前期,但个体大增,石像头部长大,正面呈长方形,下颌突出,鼻子略凹,两臂曲放在腹部,头顶平坦,上面安放一只当地人称之为普卡的圆柱形头冠。石像一般高 3~6米,头冠重约2~10吨,最大的一座高达11.5米,重82吨,头冠重11吨。不少石像的背部刻有表示文身的记号。石像的神态既庄严又神秘,当地人称之为摩阿仪。在岛上的采石场中,尚残留有299个没有雕刻完的石像,最大的一尊高约20米,背部尚未从岩石上切割下来。
雕像以坚固的火山凝灰岩为材料,取自岛东部拉诺拉拉库火山口斜坡上的石场,而头冠的材料则为红色凝灰岩,取自岛西端距拉诺拉拉库11.2公里处的另一个采石场。一般认为,古代雕刻家们是先在岩体上雕刻石像的正面,然后把它们从岩石上切割下来,再对背部加以雕琢,待运到巨石平台再进行一次加工后竖立起来。关于如何搬运这些巨石像,存在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是先用树枝搭成一个巨型木橇,把石像橇上木橇后,以人力用绳索拖着木橇,沿着用芦苇或青草铺设的道路前进。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先在石像下填放小圆石作滚棒,然后用粗绳拖拉至目的地。
根据语音学和其他方面的证据,7~14世纪,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其他岛屿上陆续有几批新石器时代居民来到复活节岛定居。他们是岛上石基平台和石雕像的建造者。平台和石像都具有宗教性质,平台是祭祀用的祭坛,后来才在上面竖立起石像(见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石像则代表那些死后被神化的酋长等重要人物。虽然附近马克萨斯群岛上也有在石块上雕刻人像的传统(见马克萨斯群岛古代文化遗迹),但在太平洋各岛中还未发现与复活节岛相类似的巨石雕像,这些石像代表了复活节岛独有的文化特征。岛上除石雕人像和石基平台外,还有石屋村落、太阳观察台、石墙以及许多表现鸟人和鸟类形象的岩石雕刻等遗迹。大约在1680年,岛上发生了一次动乱,人口锐减,此后,多数石像从石基上被倾倒,不少雕像半埋入土中,仅露出头部。目前,关于雕像年代及岛上居民种族起源等问题,尚存在很大分歧。对石像和头冠为何采用不同的石料,而不在同一块岩石上雕刻,也有不同的解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