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7:05:46作者:百科知识库
受秋播前期降温早、10月底至今持续干旱、麦种发芽势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今1年海安县小麦出苗时间比往年明显拉长,一般在12天以上,有的达到18天。少数播种质量差、种子与土接合不严、地表跑墒严重的田块小麦出苗困难,苗少、苗小、出苗不齐、苗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当前小麦田应做好以抗旱保苗为重点的一种就管工作。
抗旱保苗(1)迅速开挖田内一套沟。针对今年不少麦田无沟的状况,迅速组织开挖田内一套沟,通过开沟覆土弥合土缝,使种子与土接合紧密。
(2)实施田间镇压。通过镇压碎土提墒,压实土缝,让种子接到底墒水,促进种子及早发芽、出苗。
(3)沟灌洇水抗旱。对沟系健全、出苗困难的麦田,及早沟灌洇水,以增加土壤墒情,促进全苗。掌握满沟水稍爬畦的灌水原则,速灌速排,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妨碍小麦根系生长,产生僵苗。用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不能灌水抗旱,以免产生药害,造成死苗。
(4)查苗补苗。平均每亩基本苗低于10万(六改五机条播每米低于36株、撒播每平方尺低于16株)的田块,可以进行人工催芽补种。
常规措施(1)查苗疏苗。基本苗不足的田块及早补种,基本苗过多的田块结合中耕疏苗。
(2)查肥补肥。因地制宜补施苗肥,按基肥每亩施纯氮9―10公斤基肥为标准,基肥不足的田块要及时补施苗肥。今年小麦出苗时间长,养分消耗大,普施苗肥促进壮苗是抗灾应变的关键措施,一般每亩施7.5-10公斤尿素。
(3)查草化除。立足冬前,针对草相选准药,把握适期用好药,用足、用准药量和水量。
(4)化控防冻。使用“矮苗壮”化控,能提高麦苗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细胞浓度,提高麦苗抗寒性,减少冻害。建议对旺长苗在苗期加水叶面喷施。
[
小麦的施肥技术
小麦,种植,肥料
一、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增施磷肥,特别是贫磷土壤,用磷肥突破,氮、磷配合的办法,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二、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米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一般每亩可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肥水。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需水约占总量的35%左右,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每亩追标准氮肥(硫酸铵)15千克左右。
四、根外追肥。根外喷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开花后喷二次磷肥,千粒重可增加2―3克,增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