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中育6号的特点、产量与栽培要点

更新时间:2023-02-10 16:37:22作者:百科知识库

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中育6号的特点、产量与栽培要点

中育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1990年以中育3号为母本,以鲁麦14号为父本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1995年育成。2000年9月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2001年8月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1009号。
特征特性
中育6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半矮秆,抗锈,抗倒高产品种。幼苗健壮,成株株型清秀,抗逆性好。成穗数较多,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园形,半角质。成熟期与豫麦21号相近。
抗病性好: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苗期病害(纹枯病、根腐病)轻。轻感赤霉病。白粉病正常年份轻。在选育和大面积示范中,虽经历了条锈病大发生年份,各点田间均表现抗病。
抗逆力强、适应性广:幼苗葡伏,生长健壮,叶片较窄,叶色深绿,耐寒性好;根系发达,耐旱性较好。中育6号经多点试验,从黄淮麦区北片的河北、山东、山西省直到黄淮麦区南片河南、皖北,包括水浇高肥地块与雨养区的中肥地块,都表现增产,表明适应的区域范围广。
品质优良:适于加工利用。中育6号籽粒饱满,半角质。199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中育6号籽粒蛋白质含量13.51%(干基),湿面筋含量27.5%,容重812g/l,出粉率51.26%,沉降值29.9ml,面筋强度中等,适于制作大众食用的馒头和面条。
中育6号产量表现:1996-1998年参加河南省北中部高肥冬水组区试,连年稳定增产,比对照豫麦21号平均增产6.59%,1998-1999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较对照豫麦21号增产6.88%。1997-1999年参加全国黄淮北片区试,平均亩产458.3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5.38%,1999-2000年参加全国黄淮北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20公斤,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3.6%。
中育6号适宜地区:适于黄淮麦区中北部的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晋东南、鲁西北地区高肥水条件下种植。
中育6号的高产栽培方案:增施肥料,配方施肥,深耕深施。.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期以10月5-15日为宜,10月10日播种,每亩基本苗应达10-12万株为宜。.加强生育期管理,灌好越冬水,安全越冬。返青、拔节期追肥。孕穗期、扬花后及灌浆期若遇天旱还需灌水。及时防治病虫害。抽穗前后,要注意麦蚜发生情况,在白粉病、叶锈病严重发生年份,可喷粉锈宁防治。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  
上一篇:晚茬麦巧管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