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水稻鄂晚11号栽培技术

更新时间:2023-02-10 15:46:42作者:百科知识库

水稻鄂晚11号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抗病晚粳―鄂晚1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鄂晚11号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1年该品种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一、特征特性;
1、产量高。该品种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4.27公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6.7%,增产极显著。从选育至今,该品种在孝南区进行了13点次同田块试验,加权平均亩产442.3公斤,比鄂宜105增产9.7%。
2、生育期适中。该品种属晚粳中熟偏迟类型,在我地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28-132天,比鄂宜105迟2-4天。
3、品质优。2000年参加省区试,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3.55%,整精米率67.78%,长宽比1.9,垩白粒率15%,垩白度1.4%,直链淀粉含量16.43%,胶稠度73毫米,达到了国标优质粳米标准。其中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四项指标均达国标1级优质粳米标准;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三项指标达二级标准。米粒商品外观好,食品佳。
4、抗性强。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该品种为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纹枯病较轻。茎秆坚硬,耐肥抗倒,适合中高肥力田种植。后期抗寒性好,成熟叶青籽黄。因此,适应性强、稳产性好,是该品种最突出的优点。
5、株型紧凑,穗粒协调。该品种叶片窄短厚实,直立不披,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作双晚,株高80-90厘米,亩有效穗25-26万,穗总粒80-85粒,穗实粒7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4克左右。脱粒性较好,但比鄂宜105稍难,机械易脱,稻草上不留残谷。
该品种的缺点是:
(1)易感恶苗病。
(2)本田生长前期,在高温条件下,缺钾反应每感。若土壤钾肥不足,分蘖前期,叶片有红锈斑症状,但随着气温的降低,到分蘖末期,症状逐渐消退。
二、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作一季晚稻应在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作双季晚稻应在6月15-20日播种,7月20-25日移栽,秧龄35天左右为宜,最大秧龄40天以内。播前必须用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苗本田用种5-6公斤,亩秧田播量30-35公斤,1叶1心喷多效唑,促矮壮分蘖。秧田要求施足底肥,并及时追施断奶肥和促蘖肥,以培育带蘖壮秧。
2、插足基本苗。株行距13.2×16.7厘米,每穴5-6苗,亩插15万以上基本苗。
3、科学管理肥水。该品种适合肥力较高的田种植,尤其适全在西甜瓜的后茬种植。中等肥力田亩应施纯氮11-12公斤,并注意增施磷、钾肥。具体施肥方法为:亩施三元复配肥(N12、P5、K8)50公斤、加碳铵20公斤作底肥,或相当的有机肥作底肥;移栽后4-5天,亩追尿素5公斤作促蘖肥;晒田复水后,亩追氯化钾8公斤,促壮秆大穗;齐穗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促籽粒饱满。在管水上,寸水插秧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25-26万时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后期湿润管理。
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三化螟、二化螟、卷叶螟、飞虱等害虫。孕穗至抽穗期喷1-2次井岗霉素防纹枯和稻曲病。该品种虽然对稻瘟病有较强的抗性,但随着种植代数的增加,抗性必然会逐渐减弱,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仍需预防稻瘟病。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