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5:42:14作者:百科知识库
症状根尖受害,扭曲变粗,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卵圆形,白色,后发展为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色棕黄至棕褐以至黑色,大小3×7(mm),渐变软,腐烂,外皮易破裂。幼苗期1/3根系出现根瘤时,病力瘦弱,叶色淡,返青迟缓。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病株矮小,叶片发黄,茎秆细,根系短,长势弱。抽穗期表现为病株矮,穗短而少,常半包穗,或穗节包叶,能抽穗的结实率低,秕谷多。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均有发生。
病原:稻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雌虫卵圆形至肾形。二龄幼虫、雄虫线形,其体长分别为545μm和1667μm,口针为14.2μm和19μm。成熟雌虫乳白色,头颈部细长,其它部分膨大为圆梨状,体后部呈锥形。雌虫尾端卵囊,会阴花纹椭圆形,弓形高度中等。其形态与禾谷根结线虫(M.graminicola)相似。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本病以1-2龄幼虫在根瘤中越冬翌年,二龄侵染幼虫侵入水稻根部,寄生于根皮和中柱间,刺激细胞形成根瘤,幼虫经4次脱皮变为成虫。雌虫成熟后在根瘤内产卵,在卵内形成一龄幼虫,经一次脱皮,以二龄幼虫破壳而出,离开根瘤,活动于土壤和水中,侵入新根。线虫可借水流、肥料、农具及农事活动传播。线虫只侵染新根。酸性土壤,沙质土壤发病重,增施有机肥的肥沃土壤发病重。连作水稻重,水旱轮作病轻,水田发病重,旱地病轻;冬季浸水病重,翻耕晾晒田病轻。旱田铲秧比拔秧病轻。病田增施石灰发病明显减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秋长39、科选661、日本矮等品种发病轻。
(2)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它旱作物轮作半年以上。冬季翻耕晒田减少虫量。
(3)增施有机肥,在栽植前或栽植返青后,每667m2施石灰75-100kg。
(4)旱育秧铲秧移植,减少秧苗带虫数。
(5)药剂防治。用10%克线磷颗粒剂每667m2施3kg或5%呋喃丹颗粒剂1-2kg或92%巴丹药液6000-8000倍浸种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