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4:40:35作者:百科知识库
玉米是我县大春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1万亩左右。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发生发生危害,一般损失产量10--20%,严重地块30--50%,少数田块可造成绝收,玉米灰斑病严重制约着我县玉米生产的发展,为确保我县粮食增产增收,实现全年粮食总产目标,根据我县玉米生产的现状,实施玉米灰斑病防治示范样板,通过防治示范样板带动全县31万亩玉米地块灰斑病防治。
一、症状特点
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呈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呈矩形,以后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感病品种上病斑可长达6毫米。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叶片两面尤其叶背病部生出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以叶背产生较多。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至整个叶片,导致病株破损和倒伏。
二、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
玉米发生灰斑病需具备菌源、感病品种、适宜的环境三个条件。玉米灰斑病由玉米尾孢菌侵染引起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源。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不断扩展蔓延,分生孢子萌芽产生芽管通过气孔侵入,在成株叶片潜伏期9天左右,到12天左右出现长条斑,16—21天病斑上形成孢子扩散形成下一次侵染,阴雨多雾多露,有利于孢子的形成、萌芽、侵染及发病。
三、防治措施
玉米灰斑病有传染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一)组织保障措施
1、抓实科技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环节,在示范区内开展统防统治工作,选用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
2、增加科技投入,排专项资金,用于灰斑病防治的技术培训、药剂补助等。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带动示范区内广大农户防治积极性,确保防治效果。
(二)技术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好的良种作为种植品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次年田间初侵染源,减少发病机会。用于饲养家畜的玉米秸秆堆沤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才能施用于田间。
3、开沟排水。
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2800—3200株,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增施磷、钾肥,每亩施尿素40公斤或硝铵50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时期。用25%笨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2g或40%丙环唑微乳剂100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拌药土灌心一次,同时还能兼治玉米大斑病、纹枯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