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4:34:52作者:百科知识库
今年我市玉米蚜虫严重发生,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为此,我们要加大对玉米蚜虫的防治力度,减轻蚜虫危害。
(一)分布与为害
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等,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蚜虫除危害玉米、高梁、大麦、谷子、水稻等作物外,尚能在狗尾草、马唐、雀稗、芦苇等杂草上危害。玉米蚜虫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苗期均集中在心中叶内危害。在危害的同时分泌“蜜露”,可在叶面形成一层黑色霉状物,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其危害更大。
(二)发生过程和主要习性
一年发生约10余代,以成、若蚜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心叶里越冬。次年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心叶处繁殖为害。当麦类开始黄熟便陆续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玉米、高梁等作物上,仍集中在心叶为害。玉米植株抽穗后,又迁移到附近未抽穗的植株或无效分蘖的心叶内继续为害。在春玉米上,未抽雄前群集心时刺吸,孕穗打苞时群集剑叶正反面为害,抽雄后便分散,尤其在扬花期时气温较适宜,蚜量可迅速增加,因此防治适期应在抽雄前为宜。当进入乳熟期后,能产生有翅迁移蚜,形成切间第二次迁飞高峰,陆续向夏玉米上转移,仍集中在心时处为害。入秋后夏玉米逐渐枯黄,气温下降,再次产生有翅迁移蚜向秋玉米、晚熟夏玉米上转移为害。秋玉米黄熟时产生最后一次有翅迁移蚜,向麦苗和附近向阳处杂草上转移,繁殖l-2代后越冬。旬乎均气温 23℃ 左右,相对湿度85%左右,如玉米又值抽雄扬花,最适于玉米蚜的繁殖。大雨对玉米蚜存活不利。玉米地附近杂草多有利发生为害。玉米蚜苗期开始危害。
6.中下旬(玉米出苗后),有翅胎生雌蚜在玉米叶片背面危害、繁殖。虫口密度升高以后,逐渐向玉米上部蔓延,同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向附近株上扩散。到玉米大喇叭口末期,蚜量迅速增加,扬花期蚜量猛增,在玉米上部叶片和雄花上群集危害,条件适宜危害可持续到9月中下旬(玉米成熟前)。植株衰老后,气温下降,蚜量减少,后产生有翅蚜飞至越冬寄主上准备越冬。
一般八九月份,玉米生长中后期,平均气温低于 28℃ ,适其繁殖,此间如遇干旱、降雨量低于 20毫米 ,易造成猖獗危害。
(三)防治方法
(1)选择抗蚜品种。
(2)用特殊种衣剂拌种。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抗蚜种衣剂主要是拜尔生产的“高巧”,拌种后,能驱避地下害虫,并能使玉米整个生育期防止蚜虫危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药剂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 1.5千克 ,均匀地灌入玉米心内。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辛硫磷,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或5%啶虫咪8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