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4:33:56作者:百科知识库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对瓦氏黄颡鱼苗种的迫切需求,5月中旬我们开始试繁,先后催产3批共46组亲鱼,共获幼鱼18.6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收集与培育
1.1.1亲鱼收集1998年11月从长江选购1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250~360g之间,雄性个体均在500g以上。此批选购的亲本体质壮,无病无伤,运输成活率达100%,亲鱼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5~10min。
1.1.2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为1口1300m2的池塘,池壁均用水泥砌成,底部淤泥少且平坦,水深1.5m左右,进、排水口设有拦鱼网罩。亲鱼入池前2周,用75kg/667m2的生石灰消毒。亲鱼放养后,派专人管理,投喂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的颗粒饲料,为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每隔3~5d投喂肉食性饵科1次,如:动物内脏、野杂鱼等,切成小块状用绞肉机绞成鱼浆投喂,投饵量随水温的变化而增减。日投喂2次,上午09:30~10:30;下午15:30~16:30,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3%~7%,亲鱼池经常保持微流水,并每5~7d换水1欠,使水中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
2催产、孵化
2.l催产
2000年5月20日我们开始对瓦氏黄颡鱼进行催产繁殖,先后共催产3批46组亲鱼。挑选成熟好的亲鱼放入架设在水泥池中的网箱内,将雌、雄亲鱼分开放养,同时拧开进水阀门进行微流水刺激。人工繁殖采用激素催情,自然产卵。试验中,选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鱼用促排卵素(LRH?A)等药物单一使用和四种药物混合使用。剂量随水温、亲鱼成熟度而适当增减用量。注射部位为胸鳍和背鳍基部,分2针注射,第1针为总量的1/5~1/4,第2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是雌鱼的0.7倍,针距10~15h。第2针注射后将亲鱼以雌雄比1∶1或1∶1.5的比例分别放入产卵池内。产卵池为几口小型水泥池(6m2),设有进、排水管。事先在产卵池底铺上2块与地底大小一致的60目网片,网片上四周放置竹竿,竹竿上用砖块压紧,确保网片与池底间无间隙,然后在网布上铺设―层用竹片夹好的棕片,待其亲鱼产卵。
2.2孵化
亲鱼在注射第2针后的20~26h(即效应时间),分几次持续,间断产卵,卵集中在靠近排水管一侧的棕片及网布上,产卵池壁也分散了卵粒,网布另一侧卵粒较少,待产卵完毕,将产卵池水排放4/5,小心地将产在棕片及网布上的受精卵移入孵化池孵化,将带卵的棕片及网布悬置于水中,适当加大流水量,并用小型增氧气泵充气,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孵化水温在24~26℃之间。
3结果
3.1亲鱼培育与性腺发育
亲鱼在15℃以上时开始较大量的摄食饵料,经过18个月的培育,我们于2000年5月10日拉网检查亲鱼时,发现大部分雌性亲鱼腹部较柔软、膨大,并出现卵巢轮廓,泄殖孔凹陷,略红,用挖卵器取卵肉眼观察:卵粒呈圆形、橙黄色、卵粘性、卵粒较饱满,大、小较均匀,大部分卵粒分离,卵径约为1.67mm。雄鱼个体较大、健壮,生殖乳突末端略红,不易挤出精液。
3.2催产效果与受精率
催产试验共3批46组亲鱼,水温在24~28℃之间,注射第2针后约20h,亲鱼开始持续、间断地产卵,卵粒一般集中在排水管一侧的棕片及网片上,池壁、砖块、竹竿上也少有分布。从第1批催产效果情况来看,明显不如第2、第3批的催产效果,其催产率50%,受精率也只有40%。在第2、3批催产时,对催产药物进行了适当调整,结果这两批催产率分别达到了85%、90%;受精率81%、85%(见表1)。
3.3孵化率与出苗数
孵化期间,水温一般在24~28℃之间,受精卵约经58h后开始脱膜,持续6h左右出苗结束,第1批孵化效果不佳,出苗很少,约8000余尾;第2、3批孵化率较高,在80%~90%之间,孵出幼苗共约17.8万余尾。
4小结与讨论
4.l瓦氏黄颡鱼的繁殖季节
自然环境中该鱼的繁殖季节为5~7月。经人工培育后性腺发育较快,大部分亲鱼成熟。
5.上旬,拉网检查亲鱼成熟度,雌鱼腹部卵巢较明显,且有弹性,用挖卵器取卵观察,卵粒大、小较均匀,饱满,大部分已分离。由于对亲鱼的培育管理重视,于5月20日拉网检查亲鱼均己成熟,加之水温适宜,一般在24~28℃之间,此时是该鱼理想的催产繁殖孵化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胚胎发育停止,卵粒开始脱落窒息死亡。因此,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6月较适宜。
4.2入工催产与自然产卵
在对瓦氏黄颡鱼的自然产卵前,我们曾试验过人工催产,其效果并不理想。解剖发现,精巢为根须状,不易挤出精液。采取杀雄鱼的方法也不可取,加之亲鱼本身价值高,选购困难,人工培育与生态环境条件要求高,因此不宜采用人工受精方法。采取激素催情、自然产卵,其效果比较理想。我们共进行了3批催产,使其自然受精,除第1批不理想外,第2、3批产卵率均达到85%以上和受精率达80%以上,亲鱼成活率在98%,而人工催产后的亲鱼死亡率较高,一般在40%左右。
4.3雌、雄比例与注射方法
瓦氏黄颡鱼自然受精时,雌雄比列至多为1∶1,雄性亲本多于雌鱼时,其效果则更佳。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分两针注射,针距为10~15h,注射时,扎针深度要适宜,一般3mm左右,胸鳍注射方向与亲鱼体轴腹或背鳍基部成45度,注意不要扎上心脏与鳍条硬骨。
4.4催产药物
鲤鱼脑垂体(PG)、地欧酮(DOM)、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排卵素(LRH?A)等几种药物单独使用均能诱导亲鱼产卵,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改进了试验中的不足,用以上4种药物混合使用,剂量随水温、成熟度适当调整,催产效果极佳。
4.5产卵与孵化
从几次试验中,均发现产卵池壁分散了不少卵粒,且卵集中在靠近排水管一侧的棕片和网布上。因此,网布应伸展到池壁,使亲鱼在产卵过程中的卵尽可能不粘在池壁上。受精卵呈园形、橙黄色、卵粘性,卵球柔软,卵膜光滑透明,遇水后膨胀。
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应将鱼巢悬挂起来,拧开进水阀,使水流不断,并用增氧气泵不停充气,使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在孵化中应特别注意水质,进水阀最好用60~80目网布过滤,并每天用0.25mg/L的孔雀石绿均匀泼洒消毒1次,避免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发生水霉,有利于孵化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