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4:32:39作者:百科知识库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俗称黄斑病,是我国继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玉米的叶斑病,近年来呈发展蔓延上升趋势,一般减产20—30%,个别地块达50%以上,甚至绝产。
一、症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大,宽1—2毫米,长1—4毫米,中央苍白色、黄褐色,边缘有较宽的环带,最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由于弯孢菌叶斑病在不同品种上,特别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种上,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且容易与其它叶斑病相混淆,所以对其诊断应格外谨慎和注意。
二、病害循环及发生规律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轻重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措施关系密切。根据我们5年多的研究成果及生产实践,归纳起来有“七重七轻”:
一是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高的年份发病重。弯孢菌叶斑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高温和高湿的协同作用能促使该病的发展和流行。相反,持续干旱或者低温,都能抑制该病的发展和流行。
二是感病品种发病重。有相当一部分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都是感病品种,如自交系黄早4及其衍生系发病都比较严重;而有些品种十分抗病,这是由品种抗性基因决定的。
三是重茬地或邻近玉米秸垛的地块发病重。因为玉米植株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重茬地及平米秸垛病残体多,菌源多,菌量大,所以发病重。而换茬地块或远离玉米秸垛的田块,菌源少、菌量小、发病初期相对推迟,病情也比较轻。
四是播种晚发生重,播种早发生轻。主要是在进入七八月份高温高湿季节,早播的植株已近成熟,部分避开了病害;相反,晚播的植株,此时正处于易感病的阶段,再加上有利的发病气象条件,病害发展流行速度快,很快超过早播的病情。
五是施氮肥少发病重,施氮肥多发病轻。瘠薄地发生重,肥壮地发生轻。弯孢菌叶斑病对氮肥敏感,667平方米追施尿素40公斤,病情指数较对照小41.6%,病斑长度减少33.2%。
六是平地发病重,山地发病轻。在同一地方,海拔高的地方较海拔低的地方发病轻,主要是海拔高的地方通风透光好,不利发病。
七是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抗病性不同。总的看玉米苗期比较抗病,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越来越感病。
三、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高抗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苏唐白、豫12、豫20、唐抗5、中单2、冀单22、丹玉13、、8503、廊玉6等,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2.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积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我国北方农户用来烧饭的玉米秸秆,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适当处理。
二是适当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从而减轻发病。
三是增施肥料。除增施农肥处,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层厚的肥壮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块,玉米生长茂盛,一般发病都比较轻,重施氮肥可减轻发病30%以上。
3.药剂防治通过对28种农药的药效测定及部分农药的田间试验,40%福星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
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和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的效果次之,一般达70%以上。但福星价格较高,后3种价格较低,可交替使用。
一般病株率达1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治,先用保护剂后用内吸剂,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交替使用既可保证效果,又肥降低防治成本,还可延续产生抗药性,好处很多,可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