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更新时间:2023-02-10 14:25:29作者:百科知识库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随着玉米经济价值的提高,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加大,近几年玉米青枯病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1、危害症状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近几年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发病率一般为3-5%,严重的达3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达8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天,快的只需2-3天。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的生长后期,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即可能发病,乳熟期到蜡熟期是玉米青枯病的感病高峰期。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玉米感病后叶片一般会由下而上逐步扩展,表现出青枯症状,即青灰色,似开水烫过,最终玉米全株都表现出青枯症状,少数会表现出黄枯症状。病株的茎基部3-4节变褐色,腐烂,失水干缩,内部空软,易折倒。剥开茎,可见内部有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感病植株果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果穗下垂,不易收获。据检测,病株果穗重减轻20%左右,千粒重减轻15%左右。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普通两种。急性发病速度非常快,从开始发病到全株感病只需1-3天,没有明显的从下而上的蔓延过程,而是骤然全株呈现出青枯症状;普通型发病较慢,一般在5-10天内全株才表现症状。

  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青枯病对穗粒数影响较大,而且发病越早影响越大。该病的发生始于玉米灌浆期,对玉米行数没有影响,主要是造成果穗顶部养分供应不足,顶部籽粒衰退,导致穗行数减少。青枯病造成养分供应不足籽粒干瘪,对千粒重影响较大。随着发病期的推迟,影响越来越小。由于发病株行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早期发病的植株比正常植株一般减产30%-50%。

  3、病原:玉米青枯病是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这些病菌能够长期存在土壤中,会以菌丝体、卵孢子、厚垣孢子形式在土壤和未腐熟的肥料中、植物残体中越冬。

  4、发病规律:玉米青枯病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从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生长中期,生长迅速,组织柔嫩,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睛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叶鞘间雨后集水湿度大,容易发病。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的各种损伤,都会加重发病。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以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在玉米灌浆期间到蜡熟期若遇暴雨后突然转晴时,该病可能大流行。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

  5、发病原因分析:

  5.1.气候条件。

  一般玉米灌浆中期至蜡熟期遇到连续阴雨,光照不足,湿度大、气温低的气候条件,易导致玉米青枯病害发生,特别是连续低温阴雨,植株茎基部叶鞘间和田间低洼地块的大量积水,天气暴晴,气温升高,往往利于青枯病害暴发流行。

  5.2.栽培管理。(1)连年种植的玉米田,特别是管理不善的田块,往往土壤中病菌积累多,一旦条件适宜往往发病重。(2)种植过密、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3)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抗病能力下降。(4)后期根部虫伤利于青枯病侵染。(5)玉米品种间抗病和感病程度有差别。

  6、防治措施

  6.1.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6.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北京德农郑单958、农大108等。

  6.3.及时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6.4.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6.5.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因为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

  6.6.增施肥料: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硫酸钾8~10公斤,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6.7.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