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鳜鱼苗种繁育

更新时间:2023-02-10 14:19:54作者:百科知识库

鳜鱼苗种繁育

(1)亲鱼培育。鳜亲鱼宜采用专池培育,亲鱼池一般面积为1―2亩,水深1.5―2米。鱼池水源要清新,排灌方便,底部长有水草更好。每天投喂适量的饵料鱼,在繁殖前两个月,将雌雄鱼分池饲养。有些湖泊或水库如果鳜鱼自然资源丰富,也可以从春季捕捞的成鱼中挑选亲鱼。雄鱼个体0.5千克以上,雌鱼个体1―3千克,无伤体质健壮的即可选用。(2)雌雄鉴别。雌鱼的下颌前端呈圆弧形,略超过上颌。生殖孔呈“一”字形,周围桃红色,位于肛门与尿孔之间。雄鱼的下颌前端呈尖角形,超过上颌很多,生殖孔和泄尿孔重合为泄殖孔,呈点状小孔,位于肛门后。性成熟时,雌鱼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腹中线下凹,生殖孔红肿开口。雄鱼腹腔受轻压时有乳白色精液流出。(3)催产孵化。催产剂以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释放素的类似物(LRH―A)混合使用,效果较好。两种催产剂混合使用剂量为:①PGl.5―2毫克十HCGl000国际单位;②PGl0毫克十LRH―A300微克。注射的部位在胸鳍基部,一般采用一次注射,也可以二次或三次注射。其效应时间比家鱼长6―12小时。受精方法视生产规模大小和亲鱼是否充足而定。自然受精方法对亲鱼的损伤小,适合于大规模繁殖。人工受精成功的把握大,亲鱼损伤较大,适合于小规模生产。也可将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结合起来,当自然产卵完成后,将亲鱼捕起来,对未产卵或未产尽卵的亲鱼进行人工采卵授精。鳜鱼的鳍条锐利且坚硬,捉鱼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鳜鱼的吻端下颌骨处将鱼提起,再用纱布或毛巾把鱼包住,留出注射部位或产卵部位,既不伤鱼,又不会伤人。受精卵的孵化直接在环道中进行。由于卵微有粘性,呈半漂浮状态,比重比水略重,在静水中会沉入水底,因此环道内的水流速应保持在每秒20厘米以上,否则卵会下沉,影响孵化率。在无环道的情况下,受精卵也可在流水孵化桶或孵化缸内孵化。在孵化过程中要控制好水质,要求做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无敌害,保持水温在23―29℃,以便让受精卵在最佳适宜温度中顺利发育。其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速度比家鱼慢,从受精到出苗在水温25―30℃时,约需30小时以上。(4)苗种培育。鳜鱼苗的培育过程既可在苗种池中进行,也可在网箱中培育,但都要精心管理。苗种培育池一般面积为0.1―0.2亩或更小,水深1.5米,水质清新,排注方便,池底淤泥要少。为了操作方便,更好管理,现在多数生产单位将苗种培育放在孵化环道或在池中放置网箱进行。网箱设置在微流水池中,在放养前要对放箱池和鱼体进行消毒。从鱼苗卵黄囊完全消失到鳍条出现,称为开口期,时间大约3天左右。开口饵料鱼为脱膜24―72小时的团头鲂鱼苗或脱膜24―60小时的草鱼苗。

  一般鳜鱼催产后1―2天就开始对团头鲂或草鱼进行催产。开口饵料鱼密度为鳜鱼苗的15倍,使鳜鱼苗张口便可捕食。从开口到鱼体鳞片完全形成的阶段,即培育到3.3厘米,可作为鱼种出售或转入成鱼池饲养,时间约需12―18天。在这个阶段,保证充足而适口的饵料鱼苗供给,经常进行消毒防病防寄生虫工作,是提高成活率的主要措施。在这阶段,危害最大的病害是水霉病和斜管虫、车轮虫及小瓜虫,这些病害在水温20―30℃时会大量繁殖并感染鱼苗,常会导致鱼苗大量死亡,所以特别要注意防病治病。预防的方法,投放的饵料鱼必须消毒,常用3%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转环道或转箱时鳜鱼苗用浓度为150―200克/立方水福尔马林溶液药浴1―2分钟。病害治疗方法,车轮虫和斜管虫病,可每天每立方水先用0.7克/立方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2―3次,后用2%o―3‰食盐水泼洒;或用100克/立方福尔马林溶液浸洗5―10分钟。小瓜虫病,将病鱼用2克/立方硝酸亚汞溶液浸洗3―5分钟,或0.1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或40克/立方福尔马林泼洒。鲺病,用0.2―0.5克/立方晶体敌百虫泼洒;或用1.5克/立方高锰酸钾洗浴5―10分钟。当鱼苗达到3.3厘米以上,鳞片基本长出后,病害就逐渐减少。此时的形态已类似成鱼,主动摄食的能力增强。由于鳜鱼苗开食就以活鱼苗为饲料,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活饲料的种类和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能满足或不适口,鳜鱼就会自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因饥饿而死。因此必须根据鳜鱼苗的开食时间和生长速度,有计划地生产供应各种不同规格的活饲料鱼,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符合要求,才能保证育苗成功。如果鳜鱼种还需要养大些,可在3.3厘米规格基础上再进行分疏培育。既能在网箱内分疏继续饲养,也可利用水泥池或小土池培育。流水池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0―500尾,静水池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0尾,以投喂活鱼苗或野杂小鱼虾为饵料。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  
上一篇:建鲤选种保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