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利用闲置鳗池养殖虹鳟初试

更新时间:2023-02-10 13:18:05作者:百科知识库

利用闲置鳗池养殖虹鳟初试

为拓展鳗场养殖空间,我站利用鳗场冬、春季节闲置的成鳗池,进行虹鳟养殖试验,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鳗场选择试验地点选择在泮洋乡曲斗村曲斗养鳗场。该场养殖用水系引用山涧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5~7.5,溶解氧7~8毫克/升,常年水温变化幅度为1~27℃,除高温期(5~8月份)水温达24~27℃外,其余月份水温均在20℃以下。本次试验选择150平方米的水泥池,池上方搭盖防晒棚。

  二、鱼种放养鱼种由三明市购进,用鱼篓进行充氧、降温运输。

  2.05年10月10日一次性投放1700尾、计65.8千克,鱼种平均尾重38.7克。放养密度为14尾/立方米。在鱼种投放前5~7天,试验池用高锰酸钾消毒,再蓄水50厘米,等待放苗。鱼种进池前要彻底消毒。

  三、日常管理1.饲料投喂前期,采用大黄鱼幼鱼2号浮性膨化料,饲料粒径0.3毫米,蛋白质含量45%以上,中、后期采用普通海水鱼浮性膨化料,饲料直径0.8毫米,蛋白质含量43%以上。日投喂两次,上午7∶00~8∶00,下午17∶00~18∶00;日投饲量,前期为鱼体总重量的2.5%~3%,中期为1%~2.5%,后期为0.6%~1%。

  2.清污冲水养殖期间试验池保持24小时冲水,池水交换率每小时为4%~5%,水位控制在50~80厘米。试验池安装一台0.7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养殖期间每天保持24小时开机增氧。在每天早上投完饲,约过1小时后,大部分池鱼即排出第一次粪便,此时即可开始清污。清污时,用长柄宽幅塑料刷,从池边四周向池中央依次将池底洗刷一遍,清污时适当降低水位,加大流速。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仔细观察虹鳟活动情况,每天测量水温两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病害防治在本次养殖试验中,主要病害有小瓜虫病、车轮虫病、肠炎、水霉病等,另外,由于开启增氧机,造成个别鱼体因机械损伤而死亡。(1)小瓜虫病:①每亩水深1米用干辣椒0.5千克、生姜1千克(干辣椒切碎,生姜捣烂),混合煎煮20分钟后对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②每亩水深1米用大黄1千克、野菊花干品1千克,混合煎汁对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③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6~8小时后彻底清污换水,3~4天后重复1次。

  (2)车轮虫病:①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6~8小时后彻底清污换水,3~4天后重复1次。②排水2/3,百虫杀0.5毫克/升+杀虫灵1毫克/升静水浸洗,要注意观察情况,1小时后加满水,12小时后大换水。

  (3)肠炎病:①每千克饲料添加肠炎灵(主要成分为磺胺嘧啶)5克,拌匀投喂,每天2次,连续3天。②每千克饲料添加黄连素2~3克,每天2次,连续3天。

  (4)水霉病:①0.08‰的食盐、小苏打(1∶1)溶液全池泼洒,静水浸洗6小时,每天1次,连续2天。②2~4克/立方米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静水浸洗6小时,隔天重复一次。

  四、试验结果本项目于2006年4月20日验收,试验历时192天,共收获虹鳟1132尾、1030.1千克,平均尾重910克,平均体长39.4厘米,最大个体尾重1021克,体长43.6厘米;养殖成活率66.6%,共用饲料1133千克,饵料系数1.1。总产值30903元,养殖成本19576元(其中鱼种4550元,饲料6798元,鱼药300元,工资4200元,池租1000元,电费1728元,其它1000元),利润11327元。

  五、讨论与小结1.试验证明,南方地区养鳗场利用季节差,在秋末冬春低温季节可以进行虹鳟养殖。从9月下旬投放尾重3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15~20尾/立方米,养至翌年4月底,一般尾重可达1千克,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完全可以出塘上市。

  2.养殖虹鳟需要洁净清瘦的水质,但这种水质易发生寄生虫病。本次试验中,于10月中、下旬发生过小瓜虫病,4月中旬发生过车轮虫病,其中发生小瓜虫病时因治疗不及时,造成较大损失。本次试验中寄生虫病害最为严重,因寄生虫病引起死亡487尾,占死亡总量的85.7%,其中因小瓜虫病死亡463尾,占死亡总量的81%。在冬季应重点预防小瓜虫病,春季应重点预防车轮虫病。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