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1:47:27作者:百科知识库
冬季即将来临,气温下降,罗非鱼摄食量减少,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病害造成损失。虽然景谷县多年未发生过大面积冻害现象,但由于低温造成的小面积冷、病害时有发生,针对景谷县水产养殖实际,要切实加强罗非鱼过冬管理,控制鱼病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一、冬季死亡原因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其最适宜生长水温是25~35 ℃,而致死温度在10℃以下(一般低于7℃时死亡)。进入冬季后,罗非鱼的死亡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的两三天后,当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便发生集中大批死亡,也有的连续几天断断续续地死亡。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患病死亡。进入冬季后,罗非鱼会出现大面积大规模的死亡。死亡往往都发生在水温由冷转热(升温)以后。当饲料缺乏某些维生素或矿物质(如缺乏维生素A、E、B1、B2和锌元素)时,易诱发鱼病。当水温下降到生存温度下限时(2~3天),罗非鱼不会立即冻死,但其活动缓慢,开始停食,鱼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积累很少。当水温转暖时,罗非鱼活动渐趋活跃,由于体内营养元素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时,病原菌也随水温上升而活动,罗非鱼营养素不足造成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寄生虫侵袭染病衰弱死亡。
(二)冷冻死亡。当水温下降到在罗非鱼生存温度下限时,连续多天(5~7天)低温冷冻低于7℃时,便会大批冷冻死罗非鱼。
二、防治措施
(一)冬前应加强育肥育壮措施以增强鱼体抗病御寒能力。在冬前(秋季),过冬期间,建议投喂全价营养饲料,这是保证鱼类摄食全面营养的基础。只有摄食全价营养性饲料,才能保证鱼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量,满足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鱼病防治越冬期间,尽量少拉网捕捉,以免损伤鱼体表染菌致病。罗非鱼营养不良时,由于水温低冻伤鱼体,病原细菌入侵易得水霉病、赤皮病等;因低温鱼体表受伤易被寄生虫侵袭寄生,如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等病害,造成鱼体抵抗力弱而死亡。因此,必须经常定期作水体消毒,如每亩每米水放生石灰20公斤,或漂白粉1公斤,或鱼菌清化水全塘泼洒;如有寄生虫病则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0.7 ppm ( 5 :2)化水泼洒,每15~20 天轮流使用1种,以达到杀菌杀虫的目的。
(三)做好越冬期间的药饵投喂工作。当水温上升到18~20 ℃时,可用鱼药“鱼必康”拌营养饲料投喂鱼类,10天投喂药饵一次,以补充鱼类体能和增强抗病能力,鱼体健壮,御寒能力也相应增强。
(四)做好越冬防寒工作。①加深池水保温增温,有条件者加深到2.5 ~3 米以上,越深越保温。②适当施放发过酵的有机人畜粪肥水,保持较浓的肥水,有利培育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氧,肥水保温。③注意观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