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2014年夏玉米苗期管理技术意见

更新时间:2023-02-10 11:38:14作者:百科知识库

2014年夏玉米苗期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县的夏玉米生产,在各级领导和技术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县24.4万亩玉米大面积出苗较好,幼苗长势良好,但调查情况看,仍还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块缺苗断垄现象;二是一些地块土壤板结严重,苗黄株弱,发育迟缓;三是近期降雨较大,田间杂草比较严重。

  四是据植保部门预测,玉米粘虫、金针虫、地老虎、蓟马等将中度偏重发生。目前,全县大面积夏玉米已长至3-5片叶,正是管理的关键时期。为此,特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一、及早查苗补缺,适时间苗定苗

  苗全苗匀苗壮是夏玉米丰产的前提。为此要及早查苗补缺。对零星缺苗的,若苗龄较小,可催芽点水补种,也可在缺苗处两端留生长一致的双苗;对断垄较长或成片缺苗的,可于傍晚带土移栽大龄苗并保证水分供应,保证成活;对缺苗严重的地块,可不失农时补种豆科类等秋作物。对于补种和移栽的秋作物要实施偏水偏肥管理,促其迅速生长,以达苗齐、苗壮。夏玉米3-5叶期要搞好间苗定苗。间定苗时注意拔去小苗、虫苗、病苗和过旺苗,留生长一致、具有本品种特征的健壮苗。留苗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4500-5000株/亩,大穗型品种3000-3500株/亩为宜。

  二、适时抗旱浇水,科学追施苗肥

  目前,我县夏玉米长势良好,苗期管理要适时浇水,满足夏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对脱肥发黄植株瘦弱的地块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5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左右,缺钾地块亩施钾肥10-15公斤,缺锌地块亩施锌肥0.5-1公斤或亩用硫酸锌100克兑水50公斤于拔节始期顺行喷洒,以促进夏玉米早发壮长。对大小苗并存地块,用肥要施“偏心肥”,进行偏肥偏管,追施提苗肥,促进小、弱苗转壮。对生长正常的壮苗地块,可等到拔节期追施。施肥时不可地表撒施,应采用沟施或穴施,施后盖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及时中耕灭茬,促进根系下扎

  土壤板结,散墒快,通透性差,影响幼苗根系下扎。因此,各地要抓紧进行中耕灭茬,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苗早发。中耕应做到头次浅、二次深,苗旁浅、行间深,不损苗、不伤根,一般中耕深度以4—5厘米为宜。要积极推广秸秆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措施,提墒、蓄墒、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四、适时防治病虫草,确保幼苗健壮生长

  夏玉米苗期植株幼嫩,适合病虫发生危害。广大农民群众要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及时搞好防治,确保夏玉米健壮生长。对玉米苗期害虫,亩用1%甲维盐20克+4.5%天龙包100毫升或2.5%功夫50毫升兑水30-40公斤叶面喷洒,也可选择吡虫啉、虫螨克等内吸杀虫剂防治玉米田蓟马、粘虫等;对金针虫发生较重的地块,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毒死蜱150-250ml兑少量水喷拌30-40公斤细砂土制毒土撒施并灌水防治。在玉米田化学除草方面,对机收留茬较高的地块待玉米出苗后,杂草3-4叶期,亩用24%清闲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或30%苯唑草酮5毫升+90%莠去津70克+专用助剂90毫升,兑水40-50公斤茎叶处理。

  当前,夏玉米田间管理已全面展开,各级农技人员一定要负起责任,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要不断深入田间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掌握实际情况,当好领导参谋;加强生产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大力宣传普及主推技术,做到技术到人、措施到田,切实提高农民的夏玉米管理水平,为夺取我县秋粮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  
上一篇:玉米防止减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