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1:32:11作者:百科知识库
一、合理增加密度,奠定增产基础。目前高碑店市夏玉米种植密度总体仍然相对偏低,应注意合理增加有效密度,以提高产量。推荐:一般紧凑株型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京单58等,每亩要达到4000~4500株,高产地块可达到4500~5000株/亩;华农18等半紧凑型品种密度一般掌握在4000~4300株/亩。
没有采用单粒播种的地块要及时间苗、定苗。
3.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苗,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对出现少量缺苗的地块,可采用在本行缺苗部位两端的玉米留双株,或在缺苗部位相邻行附近的玉米留双株,保障合理的密度要求。
二、适时蹲苗,调控肥水。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对旺长苗通过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壮苗。苗期一般不用浇灌,但遇到特殊年份持续干旱,要结合天气预报适当浇水补墒。播种时已施入玉米专用肥,能满足苗期养分需求,苗期一般不用再追肥。
同时,要结合土壤墒情、施肥时期、天然降水等情况及时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保障玉米生长关键期对水分的需求。
三、因苗化控,预防倒伏。对于一些秸秆高的品种,或者苗期出现旺长,以及种植密度高的品种或地块,建议化控处理,化控药剂可选用金得乐或者玉黄金等玉米化控剂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及整株高度,减少养分的消耗,减少倒伏现象的发生,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使用调节剂,以免出现药害。
四、防治病虫草害,推广统防统治。
玉米苗期是病虫草害防治的一个关键期,主要防治对象有粗缩病、茎基腐病、褐斑病、大小斑病、二点委夜蛾、蓟马、灰飞虱、棉铃虫、粘虫、耕葵粉蚧和杂草等。
防治蓟马、灰飞虱、棉铃虫、粘虫等虫害:玉米出苗后3~5叶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等药剂对玉米及畦埂地头的杂草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二点委夜蛾:密切监控,及时防治,一是清除玉米植株周围麦秸、杂草等覆盖物,铲除隐藏环境;二是撒颗粒剂或毒土。可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0千克,或40%甲基异柳磷150~200毫升对细沙土30~40千克,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并划锄;三是药剂喷玉米根茎。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玉米根茎。
防治茎基腐病:一是用杀菌种衣剂包衣或拌种;二是尽量选用抗病品种,通过平衡配方施肥增强抗病能力;三是发病初期用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喷根茎或灌根,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治2-3次。
防治褐斑病:一是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叶面喷雾,有效预防或减轻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二是早期及时防治。褐斑病初发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1500倍液喷洒茎叶。
7.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防治大小斑病: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药剂防治。可在大喇叭期前后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控,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苗后化学除草:对于没有进行苗前封闭除草的地块,在玉米出苗后3~4叶期、杂草1~2叶期,可用苗后除草剂:乙·莠(乙草胺和莠去津),或者烟·莠(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合除草剂对准杂草喷雾防治,尽量避免喷在玉米植株上。要注意喷施烟嘧磺隆或含有烟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时,严禁与有机磷杀虫剂混喷,且除草剂前后一星期内也不能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对玉米产生药害。同时要注意用药时期、喷药时间及喷药浓度以免发生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