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1:14:28作者:百科知识库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具有生长快、食性广、个体大、易养殖等特点。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鱼蟹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肥资源,提高水面利用率的一种养殖模式。其主要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混养品种
鱼蟹混养鱼类为鲢、鳙、草、鳊等鱼, 不能混养鲤、青鱼及肉食性鱼类。
二、混养密度
鱼蟹混养蟹的密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蟹的商品规格。蟹的放养密度,一般可控制在每亩100—200只。混养鱼类,一般每亩600—800尾。
三、饲料投喂
1、河蟹食性:河蟹的食性为杂食性。动物性食料主要有小鱼虾、螺蚬肉、贝类肉、底栖生物等;植物性食料有饼粕、小麦、南瓜、土豆等。在投喂时动物性食料要与植物性食料搭配投喂,以利于河蟹生长。除此之外,河蟹还食水草和人工投喂饲料,水草有天然生长的水草和人工培植的水草,人工培植的水生植物有苦草、轮叶黑藻及水葫芦等,水草既为幼蟹提供饲料,又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2、投食要点:在投喂时最好把饲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 投饲点均匀分布,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利于清除残饲。投喂时间要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 ,可视吃饲情况适度掌握。
四、饲养管理
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
1、PH:养蟹水体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
2、溶氧:溶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 低于2毫克/升,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
3、透明度:透明度要求在40厘米以上。
为使养殖河蟹有较好的水质,应经常换水或加注新水,使池水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
五、敌害生物的清除
河蟹的敌害生物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间活动在池坡边,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在壳长硬前行动缓慢,易受敌害生物袭击。防治的办法是用药饵毒杀和人工捕捉等。
六、病害的预防
目前,河蟹所发生的疾病有蟹奴虫和红丝虫寄生。在幼蟹阶段主要寄生在腹部,蟹脐内有白色点状虫体,严重时,肉味恶臭,不可食用;成蟹阶段寄生在体内,肉眼可见。另外还有溶壳病,即蟹壳上有洞;黑斑病,蟹体上有黑点。
对上述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河蟹放养前,对水体和蟹体消毒、杀菌。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
七、适时捕捞
捕大留小是养殖水面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个体较大(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鳙鱼从7月份开始不断捕捞上市,以减少水体的负载力;河蟹要在“中秋节”前抢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其余河蟹要在10月中旬蟹黄生长丰润时再行捕捞,有条件的场所可将刚起捕的河蟹适当暂养一段时间再上市,以便待价而售,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