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11:04:55作者:百科知识库
1.清塘消毒。冬季成鱼起水后,要清除过多的污泥,护好塘坡。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施好底肥。消毒6~7天后的鱼塘,应灌水施肥,一般每亩施发酵过的猪、牛粪肥500~ 750公斤,使鱼种下池后有充足的饵料摄食。
3.选好鱼种。俗话说“种好鱼满塘”,投放优质鱼种的标准是: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眼睛明亮,跳动激烈,逆水性强。
4-安全运输。短途运输鱼种,可采用鱼盆、水桶挑运;长途可以汽车或活水船运输,车运每吨水可装体长10厘米长鱼种3000尾,活水船运输每吨可装10000尾左右。
5.规格控制。放养鱼种要求大、中、小鱼种合理搭配混养,有利于提高产量。一般要求,一龄鱼种体长达到13厘米以上,二龄鱼种体重250克左右。
6.鱼种消毒。用3%~4%食盐水浸泡鱼种5分钟;或用 1 0%的漂白粉,在水温10~ 15℃时浸洗鱼种20一30分钟;也可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
7.鱼种放养。鱼种放养一般在水温10°左右时较为适宜。每亩产500公斤成鱼的池螗,应放养鱼种1200~ 1500尾;每亩产成鱼500公斤以下的池塘,放养鱼种500~ 1000尾。水
质较肥的池塘,以放鲢、鳙鱼为主,搭配一些草鱼及其它鱼种;若池塘水质较瘦,青饲料供应充足,应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及其它鱼种。
8.人工免疫。为了预防草鱼出血病的发生,草鱼种下塘前要进行免疫注射,或浸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