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抓住有利时机 防治玉米大斑病

更新时间:2023-02-10 10:52:04作者:百科知识库

抓住有利时机 防治玉米大斑病

6月30日以来,我乡已发现有玉米大斑病发生,根据玉米大斑病病害指标化分标准,达到2级(轻度浸染,下部叶片有中等数量病斑)即达到防治指标。病害发生在玉米抽雄吐丝之前,如遇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很容易流行蔓延,会影响授粉质量,造成减产,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防治玉米大斑病。

  (一)、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

  (二)、发病条件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如先玉335等,同时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目前正是防治最佳时期,各农户要密切关注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发展动态,严防大发生。

  (三)、防治方法

  病害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90%代森锰锌5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咪鲜胺2000倍液、苯甲·丙环唑15-20毫升/亩,并加入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每公顷750-1000毫升劳.K素叶面肥喷雾。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