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防治

更新时间:2023-02-10 10:27:31作者:百科知识库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防治

病原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及草鱼小RNA病毒感染引起,因病毒有毒物质等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致使鱼患败血症、毒血症造成出血。 流行 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疾病,一般6月~9月,水温在25℃以上为主要流行季节,8月为流行高峰期,草鱼、青鱼都可发病,但主要危害草鱼,从2.5厘米~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其死亡率为30%~80%。 症状 病鱼外部症状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颌、头顶部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也出现充血。将病鱼的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病情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部有红色斑块或失血变白。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有红点,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具韧性,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可分为3种类型:

①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瓣严重失血出现“白鳃”,在较小的草鱼种(7厘米~10厘米)中比较常见。

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头顶、口腔、眼眶、鳍条基部充血或出现红点,腹下、鳞片下点状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充血,在较大的草鱼种(13厘米以上)中多出现。

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大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在各类草鱼中都可遇见。以上3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可混杂出现。

预防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苗种,从源头上控制疫病。此外,用过的渔具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②人工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或免疫组织浆,一般采取腹腔或背鳍基部注射,根据鱼体大小每尾注射剂量为0.2毫升~0.5毫升。③加强饲养管理,勤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环境。④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和强氯精等进行水体消毒,每次每立方米水体用量分别为15克~20克和0.2克~0.3克,化水全池泼洒。 治疗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血立停0.016毫升对水稀释成6000倍液全池泼洒;若病情严重,3天后再施用1次。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虫杀星0.04毫升和克暴灵0.04毫升对水稀释成2000倍液~3000倍液全池泼洒。③每立方米水体用鲩鱼安0.05克对水稀释成2000倍液或灭毒灵0.2克~0.25克或瘟病灵0.3克~0.35克对水全池泼洒。④每100公斤鱼用活鱼宝500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⑤每100公斤鱼用三黄粉500克(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研成粉)与食盐500克、菜饼3公斤、麦麸或米糠10公斤制成药饵投喂,连喂7天。⑥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肝胆康和瘟败必治各250克投喂,连喂3天~5天。⑦每100公斤鱼用大青叶、贯众各300克,板蓝根、野菊花苗各200克,对患红肌肉型和红鳍红鳃盖型出血病者另加金银花、连翘各200克,对患肠炎型出血病者另加黄连、地榆各300克,研粉或煎水拌料投喂,连喂3天。⑧每100公斤鱼用仙鹤草、紫珠草、大青叶各500克,海金砂200克,大黄与板蓝根各800克~1000克,磺胺嘧啶10克,将中草药捣碎煎煮成汁,与磺胺嘧啶拌匀,然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四五天。⑨每万尾鱼种用枫杨树叶250克~500克,碾成粉再加热水浸泡过夜后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⑩每万尾鱼种用大黄粉500克,直接拌入饲料或水煎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4天。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