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9:53:42作者:百科知识库
近年来,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中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难得的机手、农户、基层干群和农机部门自身的“四满意”效果。水稻仍是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影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一、有利因素。一是市场大。水稻是广水市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量的7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效率高。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20-25亩,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多倍。三是劳动强度低。机械操作轻便简单。四是效益好。在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机当年可收回80%以上的投资,机手们有较好收益。五是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为机械化作业提供广泛的市场。
二、影响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插秧技术特性表现的周期较长。它至少需要经历四个过程:一是冬春期间的落实作业面积和积细土等准备工作;二是春季育秧及其管理;三是插秧机作业即栽插;四是栽后大田管理。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机插秧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都很大,从而影响购机户和栽插户的信心。机插秧技术应用的一个周期需要近三年的时间。机插秧技术的用户持等待观望心态。
2、技术成熟的慢和技术熟化的慢。插秧机质量和机插秧技术与农业生产衔接比较慢,负面影响大,同时因生产周期长,导致机械技术改造、熟化慢。
3、政府扶持政策不稳定。各级政府补贴政策每年出台较迟,有的地方出台了政策但不能及时兑现,致使农户当年购机时间迟、落实机插面积难度增大,收益不能保证。
4、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影响农民投资机械化的积极性。
5、土地流转难。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6、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市乡二级推广站承担,而市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地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基层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推广工作。
三、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的对策
1、加强宣传,增强对搞好机插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要使干部群众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典型示范,开阔干部群众的视野,达到循循善诱,加快普及过程。
2、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生产厂家要解决好插秧机械的国产化与性能、质量稳定的问题,提高机具质量和农艺上的适应性。二是农机部门解决好育秧技术的管理模式研究。对关键措施要复式试验,提炼出经得住推敲的技术规范,尽快向农民推荐定型的机械和成熟的技术路线。
3、培育龙头企业。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如武胜关镇艳阳天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实行育秧、机插、插后管理一条龙服务,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政策上支持,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一是兴办机插秧作业机械;二是兴办机插秧中介机构,推出跨区作业;三是领办全程技术服务机构。
4、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参照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插秧机具体的补贴幅度每台应在70%以上,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补贴政策应在上年的秋种前制定、宣传、补贴资金应在春季机械到户时兑现。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体系的后劲。
5、积极服务,促进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
(1)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一是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二是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三是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四是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
(2)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农机部门一要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全程介入;二是插秧机维修,秧苗培育和机插及插后管理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