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建议

更新时间:2023-02-10 09:45:23作者:百科知识库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建议

今年辛集市麦收期间连续降雨,致使小麦收获期推迟,夏玉米播期较常年明显偏晚。目前,全市夏玉米即将进入抽穗期,由于雨水充沛,土壤墒情好,夏玉米出苗整齐均匀。但由于幼苗生长过快,地下根系相对较弱,加大了中后期倒伏的风险。为确保我市玉米再获丰收,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针对今年气候及苗情特点,在中后期管理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及时中耕,防止倒伏。夏玉米苗期生长阶段,降水较常年偏多,光照较常年偏少,在这种阴雨寡照的天气条件下,造成夏玉米前期生长过快,极易引起后期倒伏。因此,要做好夏玉米中耕培土,化控防倒工作。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进行一次深中耕,大喇叭口期还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一般培土高度以7-8cm为宜。

  二、科学运筹肥水,做好抗旱排涝。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可在大喇叭口期根据地力、苗情等采用穴施或开沟深施的方法,每亩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切忌地表撒施,以防养分流失。有条件的进行中耕施肥机作业,以加速施肥进程,保证施肥质量,提高肥效。为防止玉米后期脱肥,特别是对于高产地块,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应补施一次花粒肥,追施量不宜太多,以“补”为主,每亩可追施尿素5-7公斤。施肥的同时,要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确保玉米关键期对水分的需求,防止缺水出现“卡脖旱”而造成减产。若降水过多,造成田间积水,要及早开沟排涝,中耕散墒,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三、人工辅助授粉对于高产地块或在开花授粉期间遇到高温、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提高玉米结实率。可在盛花末期,晴天上午9-11点,采用摇株或人工拉绳法进行2-3次人工辅助授粉,以达到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的目的。

  四、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8月份是我市三代粘虫发生时期,应加强防治。对于粘虫、棉铃虫等害虫,可用菊酯类农药如30%速克毙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此外,还要做好玉米螟、棉铃虫、大、小叶斑病、褐斑病等的防治。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1~1.5公斤,撒入心叶进行防治;对于病害应以预防为主,采取中耕散湿、排水防涝等措施,保持田间适宜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对玉米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对于玉米褐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雾进行防治。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田间杂草较多的地块,要抓紧中耕除草,并结合除草,及时拔除小株、弱株、杂株和分蘖,保持田间合理良好的群体结构。

  五、适期晚收。由于今年玉米播期偏晚,其生长发育和籽粒灌浆时间较短,有的地块、有的品种很难达到正常成熟。所以推迟玉米收获期,可延长灌浆时间,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完熟期,此时果穗苞叶变白干枯,子粒灌浆停止,掐不动,乳线消失,特别是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这是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玉米进入完熟期,地块中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苞叶完全变枯白、疏松。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的影响,普遍存在玉米收获过早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假熟性的品种更是如此,一般在苞叶变白或子粒顶端变硬即行收获,距收获适期还有7-10天。此时玉米正处于蜡熟期,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增长,又造成光热资源浪费,因此应推迟玉米收获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可增加3—4克,亩增加产量5—7.5公斤。特别是在今年播期推迟的情况下,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对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签: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