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9:26:44作者:百科知识库
一年之计在于春,海参池塘养殖春季管理决定了海参池塘养殖的成败。2016年冬季乳山市气温普遍偏高,海参养殖池塘冰封期短,2017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且波动较大,对海参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应对当前形势,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技人员加大入户指导力度,通过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渔业通及短息平台发布信息等形式,帮助海参养殖户做好海参池塘春季养殖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一、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
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参池长期没有消毒、改底,水环境中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积累造成水质和底质差,所以在海参出爬前应投放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待药效完全消失后,再投放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质。春节气温回升较快,容易导致水体分层,池水不能上下对流,应于每天中午时开机增氧,开启时间30~60分钟左右。不具备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每15~20天施用1次增氧剂、底质改良剂,以期改善池底生态环境,防止底层水缺氧。
二、科学换水
3月初可以进行适量换水,并逐步降低池水水位,应采取温和的换水方式,切忌大排大灌,进水时需监测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水温、盐度等),换水应少量多次进行,每次换水以不超过总水体的10~15%为宜。然后逐渐将日换水量升至20%左右。进水时应选择在睛天的中午或午后进行。水温达到10℃以上后,池水深度保持在0.7~1.0米。到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将水位逐渐提高到1.0~1.3米。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有“倒春寒”天气发生,要提升池塘水位,保持水温稳定。
三、合理肥水,抑制青苔生长。
初春季节,池水清瘦、生物饵料少,可以在3月中下旬进行肥水,采用发酵有机肥或无机肥培养基础饵料。既增加池内天然饵料量,提高水中溶解氧,又降低池水透明度,使海参免受强光直射,水色以浅褐色为好。发现青苔等有害藻类和杂草繁殖过快时要注意及时捞取,保持池水清新,要控制透明度在50~70厘米。
四、预防海参肿嘴、吐肠
春季海参都会在水温7~15℃时暴发因肿嘴而引起的吐肠、化皮等病症。其原因在于海参在7~8℃开始进入摄食期,10~15℃进入摄食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较低,底栖硅藻繁殖速度较慢,海参摄食饵料不充足,就会摄食池塘中厌氧环境下的有害底质,引发肠道疾病,进而诱发肿嘴、摇头、化皮等病,严重时会因肠道极度不适而吐肠。针对这种现象,冬季过后,结合天气情况,缓慢排换水,最终保持参池水深为0.7~1.0米,提高阳光的通透率,快速提高底层水温,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全池泼洒维生素C、底质改良剂,一方面稳定水质,增强海参抗应激能力,另一方面在海参下礁前彻底改良底质环境;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人工配合饵料。
五、预防春季海参不下礁(或下礁晚)
主要原因有:1、底质状况差,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参池长期没有消毒、改底,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不良底质使其不愿下礁觅食。2、水质混浊,导致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食物相对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3、底层溶氧较低,冬季过后没有及时适当降低参池水位,水过深,底层溶氧较低,而礁上溶氧相对较高。针对这一问题,应适当添换新水,保持参池水深为0.7~1.0米,并泼洒底质改良剂和芽孢杆菌等,改良水质和地质;同时,及时泼洒维生素C、有机酸等,提高水体通透性,解除有毒物质毒性,增强海参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