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9:20:29作者:百科知识库
泥鳅营养价值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既是美味佳肴,更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我国传统泥鳅养殖主要是收购野生泥鳅养殖,具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连云港,仅墩尚镇一个镇养殖面积就达1.6万亩以上,他们在每年5月~6月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养殖到冬季上市销售,一般亩效益可达2万元左右。全国养殖户纷纷效仿这种养殖模式,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野生泥鳅资源不断减少,野生泥鳅苗收购价格逐年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养殖效益大幅度降低。连云港养殖户由于有多年的养殖经验,有相对稳定的泥鳅苗源渠道,有成熟的组织运输泥鳅苗的经验,现在养殖还有些效益,但全国其他地区的养殖户就没有这么幸运,很多地区没有野生泥鳅资源,而是从某些养殖单位那里购买高价的泥鳅苗进行养殖,不仅苗种投入相当高,每亩苗种投入就达1.5万元左右,还由于购买的是从野生泥鳅中筛出的小苗,通过反复的倒运,泥鳅下塘后死亡率极高,大多养殖户均以严重亏损而告终。
四川省简阳市大众养殖公司泥鳅部通过近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泥鳅自繁自养新模式,具有苗种投入低,每亩苗种投入仅2000元~3000元,泥鳅苗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的特点。每年4月~6月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泥鳅苗养殖到10月,泥鳅单条体重可达20克左右,完全可以上市销售。平均每亩池塘出产泥鳅1200多公斤,每亩实现利润2万多元。
自繁自养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需准备好养殖池塘,每块塘面积2亩左右,呈长方形便于日常管理和起捕泥鳅,田埂高1米左右,养殖场周围埋网防逃,若夏季有涨水漫过田埂的可能,应每块塘周围埋防逃网。池塘在下苗前12天左右开始泼洒“鳅塘净”杀虫,隔天再泼洒生石灰或“鳅塘消毒灵”消毒,清塘处理后适当培肥水体,以满足泥鳅小苗入塘后有充足的浮游动物饵料。
繁殖泥鳅苗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泥鳅做种(如大鳞副鳅),繁殖时间在池塘水温稳定在18℃时开始。于晴天下午挑选出健壮亲鳅,雌雄比例为1∶1.5~2,进行人工催产后投放繁殖池产卵,繁殖池不宜过大,一般每口10平方米~20平方米,可投入水产繁殖亲鳅400尾~700尾。第二天早上开始陆续交配产卵,中午左右产卵结束捞出亲鳅。卵粒在繁殖池中自然孵化,一般第二天即可出苗,刚出苗附着于池壁不能自由游动,经过两天时间泥鳅苗可以自由活动时开始投喂鸡蛋黄开口,每天投喂3次~4次,开口投喂后应在晴天上午及时下塘,每亩池塘投放泥鳅开口苗50万尾,不要在繁殖池中长时间饲养,否则因繁殖池水体积较小,水质、溶氧变化易引起泥鳅苗大量死亡。每批苗繁殖周期较短,一般从催产到泥鳅下塘仅6天~7天,泥鳅苗投放池塘后,将繁殖池清洗消毒后再进行催产繁殖。
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塘后,随着泥鳅苗个体不断长大,分逐步投喂水蚯蚓和饲料浆。小苗培育期间特别注意水质管理,泥鳅苗长至公分苗规格前据水体状况适当泼洒豆浆,以保持池塘水体有充足的浮游动物,以利泥鳅苗的生长发育。但泥鳅苗达公分苗规格后特别注意水质调节,进行适当换水和泼洒光合细菌,保持水质良好。
小苗培育期间重点预防寄生虫和出血病,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养殖30天内要进行两次寄生虫预防,一般使用“鳅虫速灭1号”和“鳅虫速灭2号”全池泼洒;当泥鳅苗达30天日龄左右预防出血病,采用“泥鳅菌毒克”全池泼洒。泥鳅开口苗通过30天~40天培育,泥鳅苗规格可达5厘米左右,即进入泥鳅育肥阶段。
泥鳅苗长到5厘米以后,日常管理工作就相对比较粗放了,投喂饲料一般选用泥鳅专用料或者蛋白含量在30%~35%的淡水鱼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日常管理中常泼洒光合细菌,保持良好水质;每15天左右做一次预防,采用“泥鳅菌毒克”、“泥鳅碘康”、“鳅塘消毒灵”交替使用;每月泼洒一次“泥鳅病毒清”;每月采用“泥鳅炎立停”和“鳅保康”拌料投喂3天~5天。泥鳅养殖到10月份后,泥鳅规格可达15克以上,即可陆续起捕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