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9:15:36作者:百科知识库
河豚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30℃,当水温连续五天低于20℃时,河豚就极易发生水霉。当前没有十分有效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损失十分严重。
冬棚养殖河豚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预防水霉,在日常管理时,主要工作的开展都围绕预防水霉展开。主要包含盐度、水质、底质的调控,病虫害的处理等。
水霉菌在纯淡水中繁殖十分迅速,在咸水中生长相对较缓。适宜的盐度在河豚冬棚养殖中十分重要,当盐度保持在5度时,能十分有效的预防水霉。
在河豚转入冬棚之前,加入海水或地下水。使用海水时,可先将池塘水排掉一部分,再加入海水,以减少海水的用量。这种方法需要的海水比较多,适合于靠近大河,运输海水方便的地区。
其实,大部分地区是使用地下水。使用时应注意地下水的氨氮及重金属含量,地下水优良时可直接加入,氨氮及重金属超标时应该先保持鱼塘水质“肥、活、爽”,有充足的藻类以利于分解有毒物质。采取分阶段加地下水的方法,抽一天停一天。
加水时留意河豚的吃料及水质情况,河豚吃料慢时应停止加水。加水完毕后,及时使用调水产品对水体进行解毒。
河豚养殖中最易出现蓝藻,把握水质的关键是调出合适的水色。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时,河豚生长速度慢,容易出现肠炎,不利于河豚生长。
在养殖前应使用芽孢菌与氨基酸进行培藻,以防止蓝藻生长。河豚养殖中水色极易出现变化,当水体肥力不够时就会出现返清、变浊等现象。因此平时要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补充氨基酸、有机肥等调水类产品。
冬棚养殖时,水质肥的塘较浊水塘发生水霉的机率要低很多。
河豚饲料蛋白含量高,排泄物中含氮量亦高。在越冬的冬棚养殖过程中,棚内空气交流不畅,容易出现底质恶化,水体出现异味。
针对这种情况,需定期使用池底解毒丹与过氧化钙改良底质。
冬棚内的水体温度一般保持在20-28℃之间,恰恰是大部分寄生虫生长的适宜温度。鱼体感染寄生虫后,会造成鱼体表损伤,为水霉菌生长创造条件。河豚冬棚养殖时,主要感染的寄生虫为异沟虫,大量寄生时可造成河豚大量死亡。
建议每15天使用一次甲苯咪唑,病情严重时可连用两次。杀虫后使用碘或戊二醛进行消毒。
河豚进入冬棚后,尽量减少拉网等刺激,避免损伤鱼体。拉网后,及时使用过氧化钙或其它底改类产品净化水质。第二天使用碘进行消毒,以防伤口感染。
平时做好增氧设备的维护,河豚养殖最怕的就是溶氧不足,一旦出现缺氧损失十分巨大。在配备增氧机和保持棚内空气流通方面应多加注意。
发生水霉后,河豚体表出现圆形的溃疡,上面覆灰色菌丝,鱼体表粘满污物,在增氧机周围慢游。
平时喂料时,多留意河豚的体表状况,当发现河豚吻端、尾柄、腹部出现红斑时,应引起重视,这是水霉的前期表现,应该及时使用硫咪沙星或戊二醛进行消毒,或者使用苦参与五倍子合剂进行全池泼撒。
河豚冬棚养殖中,做好以上各项工作,能有效的预防水霉的发生,极大的减少养殖中的损耗,提高成活率,使河豚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