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8:27:12作者:百科知识库
一、玉米:
(一)适量补肥
玉米灌浆期后容易脱肥,有滴灌条件的要适量补肥,无滴灌条件的可利用高架喷雾器械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寒性,促进玉米成熟。
(二)放秋垄拔大草
在玉米灌浆后期放秋垄、拔大草,会促进土壤通气增温,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促进玉米根系呼吸和吸收,防止叶片早衰,使玉米提早成熟,但在田间作业时,要防止伤害叶片和根系。
(三)去掉底叶
如果玉米生育后期雨水较大或低洼易涝地块,玉米下部叶片易过早枯黄,要及时去掉黄枯叶片,减少养分损失,加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促进作物安全成熟。
(四)站杆扒皮晾晒
玉米蜡熟后采取站秆扒皮晾晒,加速籽粒脱水,促进茎、叶中养分向果穗转移和籽粒降水,降低含水量,促进玉米的成熟和降水。站秆扒皮适宜时间为中熟品种在玉米抽丝45-50天、中晚熟品种为50-55天开始站秆扒皮。站秆扒皮晾晒,可使玉米含水量降低2-4个百分点。注意扒皮时不要把果穗扒掉。
(五)预防早霜
要提早做好预防早霜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玉米生长延迟、易受冻害、冷害影响的地区。方法可采取放烟熏的办法,在早霜来临前,低洼地块可在上风口位置,放置秸秆点燃,改变局部环境温度,人工熏烟防霜冻。
(六)预防秋吊
目前全省旱情已得到缓解,但距秋收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各地要继续做好抗旱准备工作,预防秋吊。
(七)适时晚收
提倡适时晚收,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一般在玉米生理成熟后7-10天为最佳收获期,一般为10月5-15日。
二、水稻:
(一)科学灌水
在灌水管理上,既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又不能灌水太深,应采取浅水湿润灌溉的措施,以水调温、调湿、调气,促进根系发育,力争后期活杆成熟,保穗保粒,促进水稻安全成熟。水稻出穗后要保持35天以上的灌水时间,保证正常成熟。
一般黑土地、白浆土、草炭地,只要地面不裂纹,保持适度就可以满足水稻成熟期的需水量。在不影响收割的前提下,撤水时间晚些较好,有利于减轻霜害的发生。
(二)促进早熟
虽然今年部分地方干旱严重,但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水稻抽穗时间多在安全抽穗期出穗,但也有因人为或其它自然条件造成水稻生育延迟情况。各地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适当喷施农技推广部门多年试验、示范,促熟效果较好的“磷酸二氢钾”和“云苔素内酯”类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促进水稻安全成熟。
(三)预防早霜
对于可能发生的早霜等低温冷害,可采取熏烟防霜等技术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早霜来临前,在地块上风口放置秸秆点燃放烟,提高近地面温度,改变局部环境,降低霜冻危害。
一旦发生低温冷害,不要急于收脱,适时延迟收获,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促进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弥补产量损失。
(四)预防旱涝
各地要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对于缺水稻田要协调水库放水,或抽水灌溉,而对于出现内涝的稻田,则要积极排水,防止长期深水淹灌,影响正常生长。
(五)预防倒伏和病害
对于肥大,遇大风等发生倒伏的稻田,要及时扶起,防止落地发芽霉变,真正做到减灾夺丰收。继续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