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7:32: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免耕稻田养鱼就是利用免耕稻田放养一定数量的鱼类,通过一定的人为措施,建立稻鱼共生的生态模式,从而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农业新技术。
一、稻田选择
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保水保肥的稻田,耕作层深的稻田、潜育性稻田、冷浸田、烂泥田以及低洼田也适用,耕作层浅的沙土田、沙泥田则不宜选用。
二、开挖鱼沟、鱼坑
在养鱼稻田的四周开好边沟(也叫围沟),在田中间开挖“十”字沟或“目”字沟,沟宽35厘米,沟深30-35厘米,水稻栽培垄1.2米。可以根据所需放养鱼的数量确定鱼沟间隔距离鱼坑则宜开挖在进水口的田边田角或者田中间,从安全方面考虑,以田中间为好。鱼坑要求深50-80厘米,面积3-5m2。鱼沟鱼坑应相互连通。挖出的的泥土均匀铺在田间的稻垄上,并尽可能打碎铺平。在开挖边沟的同时把挖出的泥土对田埂进行加高加宽加固,挖出的上层肥泥应回填到田中,底层硬土用于加固田埂,一般要求田埂高出田面30-40厘米,宽35-40厘米,要捶紧夯实。
三、做好拦鱼栅栏
为防止逃鱼,应在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栏。进出水口应根据田块面积以及大雨时的排水量而定,一般进水口宽30-50厘米,出水口宽60厘米。拦鱼设备可用竹帘或者铁丝网编成拱形,加架固定,孔径大小以不逃鱼为原则。
四、消毒和施肥
放养鱼的稻田都必须经过消毒,才能避免各种鱼病的发生。免耕田在开挖好鱼沟鱼坑并平整天田间垄面后即可进行除草剂的喷施,方法和常规免耕栽培技术相同。喷施除草剂3天后,就可以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每亩用生石灰30公斤撒施在鱼沟和鱼坑内(约每米鱼沟用生石灰10克),一星期后灌足水并同时施足基肥(腐熟粪肥300-1000公斤加普通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各30公斤 )。
五、鱼种的放养和管理
1、放养鱼种。根据各地试验结果表明,放养禾花鲤鱼综合效益最好,其次是草鱼、塘角鱼、罗非鱼和鲫鱼。
2、放养规格。一般亩放养8-15厘米大规格鱼种200-400尾,小规格鱼种则可适当加大放养量。
3、注意事项。一是让鱼种适应田间水温,二是要做好鱼种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盐水中消毒5-10分钟再放养。
4、为保证鱼的正常安全生长,稻田施肥应采用多次施肥方法,防止田间的肥料浓度影响鱼的生长。前期要勤灌,后期禾苗扬花期间要保持鱼沟水深40厘米、田面水深5-8厘米以上,是杂食性鱼类吞食禾花、害虫和水藻等。
5、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喂足。日投喂量一般在鱼种总体重的3-5%,并观察投料后1小时后残留的饵料情况灵活决定投喂量,饵料种类有嫩草、浮萍、水草、糠麸和复合型颗粒饲料。
6、调节水质水位。通过排灌水和施用生石灰,调节水位和水质,确保鱼的安全生长。
7、鱼病防治。在稻田中放养的鱼类一般很少生病,,不需要是要防治,如确已发生鱼病,按常规方法施药防治。
六、水稻栽培管理
1、品种选择。应选择耐肥、抗倒、株型紧凑、茎秆坚硬、抗病虫、后期青枝腊杆的大穗型中迟熟高产品种。
2、施肥技术。以基肥为主(80%),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前期分蘖肥应及时追施。追肥严禁使用碳酸氢铵,提倡使用生物肥和复合肥。施肥时尽可能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尽可能降低施肥对鱼类的危害,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在鱼沟鱼坑内。
3、管水。经常疏通鱼沟鱼坑,保持稻田水位。
4、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稻田养鱼后,水稻病虫害会明显减轻,一般不需要施药防治,提倡使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害虫,以减少施药次数。如确实需要施药防治,则应选用对鱼类危害很小的低毒低残留生物性农药并控制使用剂量,严禁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农药和菊酯类或含菊酯类农药成分的复配型农药(菊酯类及拟菊酯类农药虽然是低毒农药,但对鱼类确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