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夏邑县池塘常见鱼病种类及防治技术

更新时间:2023-02-10 07:03:37作者:百科知识库

夏邑县池塘常见鱼病种类及防治技术

我县池塘主要养殖鱼类以鲤鱼、鳙鱼、白鲢、鲫鱼、草鱼等“四大家鱼”为主,近年来由于高密度的放养及放养品种结构不合理,同时缺乏池塘养鱼常见鱼病种类的防治技术,致使水产养殖鱼病发生频繁,为把鱼病造成的损失缩小最低限度,使水产养殖业能健康持续发展,帮助渔民增产增收,针对池塘养鱼的常见鱼病的种类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常见鱼病的种类

鱼病的种类很多,按其发生在鱼体部位可分为:皮肤病、鳃瓣病、肠炎病,还有发生在胸腔、腹腔、胆囊、肾脏等部位;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鱼病、细菌性鱼病、真菌性鱼病、寄虫性鱼病,还有理化的、生物的因素引起的鱼病等。近年来,我县池塘养鱼常见的鱼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爆发性败血病、赤皮病、打印病、锚头鳋病等。

二、常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1、草鱼出血病。病症:由呼肠孤病毒引起。患病鱼初期、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重者全身肌肉充血,鳃丝失血苍白,该病流行5月至10月。防治技术:给鱼种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起到预防作用;发病季节,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等消毒水体,每亩水深1米全池泼洒80-150克,每月2次。发病后,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千克大黄、黄芩、板蓝根(单用或全用均可)再添加0.5千克和盐拌饲料投喂。连续5-7天若加入些限量的抗菌药则效果更好。

2、细菌性烂鳃病。症状:该病由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鳃丝腐烂,常附着污泥和粘液,严重的鳃盖骨内表皮常常腐蚀一块,从外向里看去如同一个透明小窗,称为天窗。病鱼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发黑,头部特别黑。一般在4-10月是流行期。夏天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当年草鱼鱼种、鲤、鲫、鲢,鳙鱼也有发生。防治技术:鱼种放养时要用2%—4%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发病后,采用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病重时隔两天再全池泼洒1次;穿心莲内服,每100千克鱼重用干穿心莲0.5千克,水煮2小时拌饲料投喂3—5天。

3、细菌性肠炎病。症状:由肠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侵入食道和肠道引起的。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的粘液或血脓流出;肠道没有食物,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头部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此病多见于草、青鱼。每年3─10月为发病期,4─6月尤为严重。防治技术:发病季节前,每50公斤鱼每天用大蒜0.25公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可用每立方米水体0.3克溴氯海因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3‰的大蒜素进行内服,连续5天。

4、暴发性败血症。症状: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细菌病,该病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品种多,主要危害鲤、鲫、鲢、鳙、草鱼等。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苍白,末端腐烂,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肠管内无食物。防治技术:及时清除池塘中多年淤积的底泥,定期做好水体消毒,一般可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光合细菌等环保药物交替进行全池泼洒2天。内服10%氟苯尼考,每千克饲料添加2-5克。

5、赤皮病。症状:该病由于拉网或运输中操作不小心,擦伤鱼的皮肤,由细菌侵入引起的。病鱼的局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的红斑,鳍条撕裂,末端腐烂,基部充血。此病多发生在草、青鱼和春花鱼种。春末夏初较常见。防治技术: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尽量减少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注射人工免疫疫苗;发病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0.3克全池泼洒。

6、打印病。该病由细菌侵入引起的,病鱼的尾柄及腹部两则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象烙了一个红色印章,表皮组织腐烂,严重时可见到骨骼或内脏;病鱼瘦弱,头大尾小,游泳缓慢。主要危害鲢、鳙鱼。5─7月较为常见。防治技术: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0.3克全池泼洒。

7、锚头鳋病。锚头鳋个体较大,肉眼可见,雌体锚头鳋用头部两对腹角钻入鱼体表皮组织,吸食营养液,虫体寄生的部位红肿发炎,出现红色斑点。鱼体被寄生后呈现不安,食欲不振,尾部常露出水面,游动缓慢,并容易被水霉菌附着,逐渐消瘦,甚至死亡。危害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终年可见,当水温15℃以上时,容易发生,夏秋季节严重流行。防治技术:每立方米水体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克加水调匀全池泼洒,每隔2周泼洒一次,连续2─3次。

本文标签:水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