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1:34:12作者:百科知识库
叙利亚历史
叙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就有了原始人类。公元前第4千纪左右,那里的居民开始定居,并使用铜器。公元前第3千纪,叙利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出现了一些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000年,阿拉伯半岛游牧的塞姆人,向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3次大迁徙。公元前第3千纪的最后几百年,塞姆人中的阿莫雷人进入叙利亚,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形成叙利亚的第一次塞姆人化。公元前第2千纪前后,第二支大规模移入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塞姆人为迦南人。他们在地中海东岸及内陆建立了一些各自为政的城邦,创造了迦南文化。
公元前第2千纪末叶,叙利亚进入铁器时代。当时居住在地中海东岸中部一带的一支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他们发展航海贸易,促进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创造了有22个辅音字母的腓尼基文字,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
公元前第2千纪到前第1千纪中叶,第三支迁入叙利亚的塞姆人为阿拉米人。他们建筑的哈马和大马士革等城市和使用的阿拉米文字,是叙利亚文化的宝贵遗产。
公元前第2千纪至前6世纪,进入和争夺叙利亚的民族还有喜克索人、胡里安人、埃及人、赫梯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击溃波斯帝国的军队,占领叙利亚。至塞琉西王国时代(公元前312~前64),希腊文化和塞姆人文化互相渗透,形成一种希腊化的叙利亚文化,从而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源泉。
公元前64年,罗马并吞叙利亚。在罗马统治时期,叙利亚曾出现帕尔米拉人建立的阿拉伯国家。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帕尔米拉人在东西方贸易中起了活跃的中介作用。272年,帕尔米拉为东罗马帝国所灭。
636年,哈里发欧麦尔一世征服了叙利亚。阿拉伯人对叙利亚统治权的确立,是叙利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叙利亚开始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夺取政权,称一世,定都大马士革,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其统治时期叙利亚的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化源流开始汇合。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尽管帝国中心已转移到巴格达,但叙利亚在创造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9世纪下半叶,阿拔斯朝衰微。此后,土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玛王朝、塞尔柱帝国、十字军、赞吉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60)、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和伊儿汗王朝先后侵占或统治叙利亚。
11世纪至13世纪,叙利亚人民积极参加了萨拉丁遏止十字军侵略和拜伯尔斯打退蒙古人进攻的战争,为使阿拉伯人民免遭外族长期蹂躏,捍卫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出了贡献。
阿拉伯民族主义
1516年,叙利亚被纳入曾一度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斯曼政府对叙利亚人民政治上专横压迫,经济上无情掠夺,文化上实行愚民政策。18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外国资本大量侵入叙利亚。18世纪末叶,法国资本在叙利亚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外国资本的侵入,促使叙利亚在19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831至1840年,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藩属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占领叙利亚长达10年之久。
19世纪下半叶,叙利亚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领导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蓬勃发展。代表人物有布斯塔尼、阿卜杜勒·拉赫曼·卡瓦基比等。文化复兴运动激发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意识,为阿拉伯的民族解放运动铺平了道路。一些秘密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如“青年阿拉伯协会”和“盟约社”。大马士革成为阿拉伯民族运动的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人民蒙受更加深重的灾难。奥斯曼帝国军事当局强迫叙利亚人民充当炮灰,残酷镇压爱国分子。
1916年6月,麦加的谢里夫侯赛因举行反土起义,侯赛因的第三子费萨尔率军由阿拉伯半岛北上,与英军协同作战,大批叙利亚人参加了战斗。
1918年10月费萨尔攻占叙利亚,在大马士革成立阿拉伯政府,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长达300多年的封建军事统治。此后,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带由法国控制,从亚喀巴到阿勒颇的叙利亚内地由费萨尔的军队控制。
麦塞隆战役
1919年7月,第一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在大马士革召开。大会要求承认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叙利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拒绝赛克斯-皮科协定和贝尔福宣言,拒绝拟议中的委任统治。巴黎和会对此置若罔闻。
1920年3月,第2次叙利亚国民大会宣布叙利亚独立,立费萨尔为国王。4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召开圣雷莫会议,决定叙利亚和黎巴嫩由法国委任统治。7月14日,法军司令H.-J.-E.古罗向费萨尔发出最后通牒,限期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接着,法军便向大马士革推进。叙利亚军民在麦塞隆与法军激战。25日法军进入大马士革,废黜费萨尔,叙利亚和黎巴嫩落入法国之手。
为了分割反法力量,法国殖民当局把叙利亚、黎巴嫩分为几个各自为政的独立区。法国高级专员主宰一切,地方政权完全掌握在高级专员代表和亲法分子手里。殖民当局挑起宗教、民族纠纷,取缔政党,严厉镇压爱国者,同时强迫叙利亚人学法语,有些地区禁止学阿拉伯语。法国资本控制叙利亚的国民经济命脉,榨取大量利润,导致生产衰退,民生凋敝。叙利亚人民与法国殖民者展开了英勇斗争,各地武装起义不断。特别是1925~1927年阿特拉什和阿卜杜·拉赫曼·沙赫班德尔领导的全国大起义,给予法国统治者沉重打击(见叙利亚起义)。为了缓和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法国统治者多次玩弄承认叙利亚独立、实施宪法、建立自治政府等欺骗伎俩,如1936年签定的“法叙条约”。
1939年法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紧张局势,废除宪法,恢复了对叙利亚的军事统治。
1940年,法国维希政府投降,叙利亚和黎巴嫩受德国控制。
1941年6~7月,英军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军队进入叙利亚和黎巴嫩,赶走了德国法西斯势力。9月,法军总司令G.卡特鲁宣布叙利亚独立。
1943年7月,叙利亚恢复宪法,举行议会选举,成立了自己的政府。
1946年4月17日,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叙利亚把这一天定为独立日和国庆日。
叙利亚内战
叙利亚独立后,面临复杂的国内局势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执政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治联盟民族集团软弱无力。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国内政局更加动荡。仅1949~1951年,叙利亚就发生了得到美、英支持的4次军事政变,1954年2月,靠政变夺取政权的施舍克利被军队推翻。接着,全国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力量在选举中居于优势,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取得很大胜利,并参加了以库阿特利为总统的联合政府。
1958年2月,叙利亚与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宣布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1963年3月8日,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成功,执政至今。
1967年6月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1970年11月13日,哈菲兹·阿萨德发动“纠正运动”,改组复兴社会党的地区领导和政府,自任总理。次年,当选为总统。阿萨德执政以来,国民经济,尤其是作为叙利亚经济主干的农业有较大发展。20世纪后期,叙利亚由于国防开支扩大、农业歉收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
2000年6月10日阿萨德去世。阿次子巴沙尔·阿萨德于同年7月10日继任总统。
从2011年年初开始,爆发了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
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随后不满总统巴沙尔的原政府军官兵开始携带轻武器离队,成立“自由军”,调转枪口与政府军作战。随着冲突的愈演愈烈,大量逊尼派官兵选择叛变,仅2012年3月几天时间里就有多名将军及上校加入自由军并进入土耳其境内,一年内自由军人数已发展到约5万人。
极端武装分子包括伊斯兰国(ISIS)和基地组织随后介入,教派之间的冲突越发明朗。
2012年6月26日,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宣布叙利亚进入战争状态。
2012年9月起,大量的叙利亚人民为躲避战争变成了国际难民。
2011年~2015年,叙利亚因这场血腥冲突而四分五裂。大约20万叙利亚人死于这场内战,国内近一半平民流离失所。卫星照片显示,2011年叙利亚内战后,叙境内夜光减少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