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1:32: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商、西周时期,属于鬼方、肃慎两族地界接合部;东周、秦时期为东湖游牧地;汉、三国时期为鲜卑族据有;晋、南北朝,隋时期为契丹族据有;唐时期属河北道松漠都督府所辖;五代十国时期复为契丹族据有;辽、北宋时期属辽上京道乌古部乌古敌烈统军司所辖;金、南宋时期属金临潢府路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元时期为内蒙古王公翰赤斤的封地。隶属中书省宁昌路折连川(者连却呆儿万户府)管辖;明时期为蒙王兀良哈(明末其自立为科尔沁王)领地,隶属奴儿干都司塔山前卫卜刺罕卫管辖;清代初期仍为兀良哈领地;后来封扎萨克辅国公牧地,隶属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管辖,晚期设吉林巡抚,归东三省总督节制,前旗属吉林巡抚统辖。
1908年置长岭县。
1913年4月(中华民国2年月3),将长岭县规划吉林省西南路到尹管辖。
1914年8月(中华民国3年6月)西南路改成吉长道,长岭县隶属吉长道管辖。
1941年7月1日(伪康得8年7月1日)成立四平省,长岭县划归四平省管辖。
1945年11月初,长岭县隶属辽宁省辽源专属管辖。
1946年2月中旬,辽北省撤消,长岭县划归辽西省第二专署。同年6月,辽西省撤消,成立辽吉省,长岭县改属辽吉省管辖。
1946年12月1日,国民党军队进占长岭,成立国民党长岭县政府。另有一说:1945年l0月,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管辖。12月,划归吉林省工委领导。
1946年5月,划归辽西省辽西专区管辖。6月,划归辽吉行署第二专区管辖。12月,双山、长岭、辽源(今双辽)三县合并,组成双长辽县。
1947年3月19日,长岭再次解放。
1948年7月,辽吉省改为辽北省,长岭县隶属辽北省管辖。[另有一说:1947年2月。撤销辽吉行署,恢复辽北省,划归第二专区管辖。7月20日,撤销双长辽县,恢复长岭县制。8月,改为辽北省直辖。
1948年2月,划归辽北省后方办事处。lO月,划归辽北省直辖。
1949年4月21日,长岭县改属吉林省管辖;成立长岭县人民政府,为省直辖县。
1955年,长岭县人民政府改为长岭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7月3日,划归白城专区管辖。
1968年,撤销长岭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长岭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撤销长岭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长岭县人民政府。
1992年设立松原市(地级),长岭县划归松原市管辖。
1909年(宣统元年)全县划定长益(县城)、长豫、长济、长恒、长谦、长孚、长履、长萃、长丰等10个乡(益、豫、济、恒、升5个乡辖324个村,其余乡未设村)。后增设长泰乡。
1919年(中华民国8年)将11个乡改为11个区(第一区至十一区)。
1930年(中华民国19年)遭涝灾之后,将11个区缩变为8个区:一区(县城)、二区(流水驼子)、三区(太平山)、四区(利发盛)、五区(新安镇)、六区(七号鲍家烧锅,由原六区、八区合并)、七区(北正镇,由原七、十区合并)、八区(泰和镇,由原九、十一区合并)。
1932年(伪大同元年),全县八个区,下设45个主村、51一个副村。
1934年9月(伪康德元年9月),副村增设到267个。
1934年(伪康德元年)全县总面积5184平方千米。
1941年,泰和镇、李药铺、老爷庙、太平山等4个村划出,辽源县的保康、太平川等两个村划入,全县总面积为3958.16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5年,本县总面积为5258.8平方千米。
1951年,长岭县辖9个区,198个村。
1956年,长岭县辖3个区、1个镇、48个乡;置长岭镇,后废;保康镇划出,双辽县茂林镇划入,全县总面积为5234.57平方千米。
1958年10月,长岭县将乡、社改划为人民公社,调整后长岭县辖10个公社,134个管理区。
1960年,长岭县辖2个镇、10个公社,198个生产大队。
1961年茂林公社划出,本县总面积减少为5224.78平方千米。
1962年12月,长岭县辖2个镇、28个公社、2个农场。
1966年1月,长岭县辖2个镇、29个公社、248个生产大队。同年,朝阳公社划出,农安县的巨宝山、三青山两个公社划入。此后本县疆域区划基本稳定,直至1985年没有变化。全县全境西起太平川镇(原新风乡)丰库村西端,东至三青山镇夏家窝堡村东缘长达110千米;北起长岭镇(原龙风乡)新太平山村北端,南止腰坨子乡头段村南缘,宽距42千米。
1971年,长岭县辖31个公社,248个生产大队。
1979年,增设2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初,长岭县辖29个公社、2个镇,248个生产大队,1 675个生产小队。复置长岭镇。
1983年8月,长岭县辖6个镇、29个乡,252个村。
1985年,长岭县辖6个镇、25个乡,252个村。
1995年12月,长岭县辖12个镇、19个乡,50个居委会员会、252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长岭县辖12个镇、19个乡: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永久镇、流水镇、利发盛镇、三十号乡、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七撮乡、三团乡、双龙乡、广太乡、龙凤乡、八十八号乡、腰坨子乡、新风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25830人,其中:长岭镇 69201人、太平川镇 36582人、巨宝镇 32680人、太平山镇 25329人、前七号镇 26757人、新安镇 25187人、三青山镇 33477人、大兴镇 20696人、北正镇 12041人、流水镇 24629人、永久镇 20935人、利发盛镇 16285人、广太乡 16541人、龙风乡 9881人、东六号乡 20701人、集体乡 17522人、光明乡 18585人、三县堡乡 20899人、海青乡 12126人、前进乡 19482人、东岭乡 14573人、二里界乡 17761人、腰坨子乡 18145人、八十八乡 13621人、十家户乡 10099人、永升乡 13584人、三团乡 15621人、三十号乡 7人、七撮乡 6236人、新风乡 12750人、双龙乡 9312人、腰井子牧场虚拟乡 3475人。
2002年10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2]lO号)文件:撤销长岭县新风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太平川镇管辖;撤销七撮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划归北正镇管辖;撤销广太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长岭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12月,长岭县辖12个镇、16个乡。
2003年,长岭县面积5728.4平方千米(根据《吉林年鉴2003》),总人口641762人,其中农业人口534426人,占总人口的83.3%。全县辖12个镇、16个乡:长岭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永久镇、流水镇、利发盛镇、太平川镇、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三团乡、双龙乡、龙凤乡、八十八乡、腰坨子乡、三十号乡;6个国营农林牧场、2个经济开发区、1个畜牧示范园区。共有211个行政村。
2004年,全县辖12个镇、16个乡:长岭镇、太平川镇、巨宝山镇、太平山镇、前七号镇、新安镇、三青山镇、大兴镇、北正镇、流水镇、永久镇、利发盛镇、龙凤乡、东六号乡、集体乡、光明乡、三县堡乡、海青乡、前进乡、东岭乡、二里界乡、腰坨子乡、八十八号乡、十家户乡、永升乡、三团乡、三十号乡、双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