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兔潭镇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11:11:34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兔潭镇的历史沿革 白兔潭镇历史悠久,早在晚清民国初年就是醴陵东乡水运码头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过去一 条200余米长的小街,千余人的小镇,发展成具有5条主街道,总长3800米,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1.6万人,设施功能较齐的新型小城镇。到2010年,规划建成镇区面积2.6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7万人的中心城镇。近几年小城镇建设总投资达8000万元,房屋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镇区道路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去年,省长储波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先后来到白兔潭镇考察小城镇建设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费孝通还为该镇亲笔题词:"小城镇、大战略"。目前,镇区建设热火朝天,投资6000万元的综合大市场、镇南新街及北大街的街道建设,学校及医院的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扩大,白兔潭镇的经济也得到了高速发展,且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5年被列为株洲市工业小区,现有企业743家,主要企业及产品有烟花鞭炮、瓷器、煤炭、建材及印刷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其中烟花鞭炮传统工艺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西欧等十几个国家和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去年创汇总额5100万元。 农业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水稻亩产连续十年过吨粮;近年开发的果园、蔬菜基地、油茶林基地等多种经营,给农业的发展灌注了新的活力。商贸繁荣是白兔潭镇的主要特色。 白兔潭镇毗邻两省三市,辐射面广,与萍乡的上栗县、浏阳的大瑶镇形成三足品立的贸易点。 早在晚清、民国初年就有南杂、布匹、医药、鞭炮等铺面七、八十家,医药多为江西客商落户经营,货物多为水运。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进入市场,镇 区建设和集市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城镇规模扩大后,先后有市物资局、供销社、农机公司、粮食局、农业银行、电信局、新华书店及镇烟花公司、农科站、电管站、医院、学校、公安、法庭、税务、工商等36个单位在街道沿线兴建了楼房,与此同时,引进了彩丰花炮厂、广东六合方陶公司、电瓷厂、轧钢厂等一批外地企业在镇安家,接受824户外地及本地农民进镇办厂、开店经商。现有集贸市场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棚盖面积2400平方米,有摊位400多个,经营者来自五省八县,每逢墟场集日,赶集人数万人以上,早市人来人往,晚市灯火辉煌,集市年成交额达1.5亿元,并形成服装一条街、建材一条街、烟花鞭炮一条街特色。 白兔潭镇的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向来兴旺发达。政府投资及个人捐款1000多万元,对全镇16所小学及2个中学进行了改造,兴建了教学大楼和教师宿舍,增添了教学设施,改善了教学条件,全镇教育事业经省验收,进入了"乡镇教育百颗星"之列;卫生事业发展更快,村村有卫生室,片片有医疗点,市二人民医院座落镇区,设有病床150张,配有CT、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全镇改水改厕工作取得了显着效果,镇区建有多所公厕。

1996年,政府投资140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厂,镇区居民饮 上了清澈的自来水;文化、体育事业也相应发展,镇区建有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足球场、滑冰场,开办了农科教中心和书法、书画培训中心,建有影剧院、歌舞厅、图书馆、文化站、放影队、有线电视等文化娱乐设施,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白兔潭镇的小城镇建设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宽敞、整洁街道、装饰华丽的现代建筑,绿色成荫的街道树,已显示城市的气派。白兔潭人民并未满足已有的成就,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让白兔潭镇再异彩、再展新容。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