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浠水县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11:02:49作者:百科知识库

浠水县的历史沿革 自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置县,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原名“希水”,南梁普通元年(520),改希水之“希”为“浠”。县名“浠水”自此始。在南朝齐、梁、陈期间,本地曾先后被北魏、北齐、北周短暂占领,多沿袭南朝旧置。

隋朝,浠水县、蕲水县隶蕲春郡。唐朝武德四年(621),改浠水县为兰溪县,省罗田县入兰溪县。天宝元年(742),改兰溪县为蕲水县,与蕲春县同隶淮南道蕲州。五代十国,蕲水县、蕲春县曾相继属杨吴。南唐、后周,所隶道、州如唐。宋代,蕲水县、蕲春县开始隶淮南路蕲州;至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蕲水、蕲春两县均隶淮南西路蕲州(防御州)。元朝,蕲水、蕲春两县均隶河南行省河南江北道蕲州路。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罗田籍)起义反元,称红巾军,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立国都于蕲水县治东北清泉寺。并于蕲水县治设莲台省(其职能相当于元中书省),总领百官,主持行政。至正二十年,陈友谅谋杀徐寿辉,改国号为汉。

至正二十四年,朱无璋灭汉,改蕲州路为蕲州府,府治蕲春,隶湖广行省,蕲水县为其所辖。浠河以东(今本县境东部)从蕲春县析出,并入蕲水县。明洪武十一年(1378),蕲水县改隶黄州府。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本县仍被抗清军占领。清顺治二年(1645)十二月,本县隶湖广行省汉黄德道黄州。雍正七年(1729),改汉黄德道为武汉黄德道。

民国元年,

浠水县

浠水县

省下设观察使,以督察各县行政。

民国3年,撤观察使,于省下设道领县,蕲水县隶湖北省江汉道。

民国15年,道撤销,县直属省。

民国21年,于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蕲水县隶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22年6月,改县名为“浠水”。

民国25年4月,湖北省政府调整行政督察区,将原第三、第四两个行政督察区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督察区专员公署于次年由蕲州迁往黄州。浠水县为其辖县之一。

民国28年,改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为鄂东行署,代行省政府职权(因省政府迁恩施)。鄂东行署设于今罗田县三里畈。浠水县为其领县之一。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行署,恢复行政督察区,区治黄州,浠水县仍为其所辖。

1949年4月8日,浠水县城解放;5月,县人民民主政府迁至县城;10月,将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隶湖北省黄冈专区。

1968年,黄冈专区改为黄冈地区,本县仍为其所辖。

1996年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本县仍为其所辖。

全县共辖12镇(清泉、巴河、竹瓦、汪岗、团陂、关口、白莲、蔡河、洗马、丁司垱、兰溪、、散花)1乡(绿杨)2区(浠水经济开发区、三角山风景区)和1场(策湖养殖场),共有649个村(社区),5669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