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10:58:36作者:百科知识库
新袁镇境内古有马厂、高湾、三岔等集。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黄河水暴涨,村民陈端于镇内于湾处放水冲决南堤,黄水奔腾而下,泗阳东南一片汪洋,新袁成为新滩大湖,水天不辨。后水渐退,马厂集东、高湾集西呈现出并列土岭两道,蜿蜒东西,酷似两条卧龙。附近的地主、村民,江南、山东一带商贾艺人纷纷聚此定居。至同治初年(1862年)便形成了“双龙”两条街道,兴为集墟。集主陈姓,反姓氏“陈一意而称其为“新集”;集西地主袁氏,亦顺其东西走向建成袁集。新、袁两集,相距百步,以黄码河泓为界,又搭桥相连。
民国初,已有500余户,商业繁盛,方圆15公里以内居民及水上渔民都喜来赶集。西马厂、东高湾两集渐渐萧条冷落而闭市。
民国23年(1934年)新、袁两集合为仁和镇。抗日战争期间,淮北区淮泗县建新袁区新袁乡,仁和镇改称新袁镇。
这里曾设有淮北抗日民主政府许多机构,留下了刘少奇、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新中国建立后,新袁曾为区、人民公社、乡等。
1957年设新袁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
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辖袁集、杨大滩、三岔、东田、交界、于湾、高湾、后堆、马庄、三号、三徐、四号、一号、新东、新集、河头、葛圩、八号、马场、西田、田梨园、坝头、河埝、坝南、梁谢、新滩、新袁农科27个行政村。
2000年,袁集、新集、新东、一号撤村改居。2003年,辖新集、袁集2个居委会,三岔、于湾、新东、马庄、三徐、白水、马场、坝头、河埝、葛圩10个行政村。
居委会(3个):新集居委会、袁集居委会、新东居委会
村委会(9个):三岔村、于湾村、、马庄村、三徐村、白水村、马厂村、坝头村、河埝村、葛圩村
近年来,新袁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争当建设“殷实泗阳、美丽泗阳、和谐泗阳”排头兵,发扬杨树精神,弘扬落实文化,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财政总收入6417万元,同比增长21.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517万元,同比增长42.4%,税收占比86%;新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蝉联全县目标管理全面先进奖。
2013年,新袁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前一年达小康”为总揽,以“全面争先进位、跻身第一方阵”为目标,以“三化”并进、提高“三大收入”为抓手,以“作风大改进、效能大提升”为保障,全面聚焦“工业强镇、美丽新袁、高效农业、民生实事、创新创优”五项工程,创新创业创优,苦干实干快干,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跨越发展,为建设宜工宜贸宜业宜居美丽新袁而不懈奋斗。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确保工业强镇实现新突破
一是全力做好“32866”招商引资工作。“32866”即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竣工2个,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2000万元和3000万元以上项目各6个。二是确保完成2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所有任务分解到镇三套班子成员、挂村干部和村居书记,全力发动各项资源,在全民创业园或利用村居土地引建或自建厂房,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任务。三是积极推进“12342”企业培育工作。“12342”即全年新培育税收超300万元企业1家、超200万元企业2家、超100万元企业3家、超50万元企业4家、超10万元企业20家。四是全面提升全民创业园发展水平。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沿众裴路坝头段规划建设新袁木托产业园区并加快企业入驻;加快实施水电、道路、管网、绿化及服务中心等园区配套工程,对园区停产半停产企业实施“腾笼引凤”,积极推进企业“二次创业”,使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二、坚持镇村建管联动,聚焦美丽新袁塑造新形象
一是加大危旧片区改造力度。按照每年不低于150亩的规模实施危旧片区改造,2013年仁和花苑小区除2栋小高层外,所有工程具备交付条件,丰盛·瀚海嘉园加快房屋征收搬迁进度,完成工程建设量的60%。二是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北部新型社区沿众裴路、弯腰河一侧房屋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建成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河埝新型社区完成建设任务的50%。三是注重功能配套提升。重点实施众裴路南京路绿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打造镇区南北出入口节点景观,上半年完成改造。同时,弯腰河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湿地公园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4月份竣工,年内铺设部分管网设施。四是建立控违保洁长效机制。城管部门和村居共同落实违建管控责任,严禁违章建设行为,对已停建的违章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加大街道环境和秩序整治力度,镇区街道实行街长负责制,街长由镇三套班子成员担任,确保街道管理有序通畅、整洁美观。
三、重抓美食名镇建设,发展高效农业争创新优势
一是大力发展养羊产业。积极鼓励规模养殖,2013年完成存栏量3000只以上规模养羊场建设不少于3个,并引建羊肉深加工项目1个。通过2—3年的努力,重点形成古黄河山羊养殖带和2个以上路边林地生态规模养殖点。二是精心打造美食名镇品牌。积极争取省餐饮协会的支持,每年评选推出3—4家特色美食店,着力形成以羊肉为特色的新袁美食体系;深入挖掘和宣传新袁羊肉文化,不断提升新袁美食名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全面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结合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大力推广林下种养模式,2013年推广面积不少于4000亩;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方建设,汇聚各项资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
四、关注群众现实期盼,办好民生实事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名校、名师资源引进力度,通过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及学龄前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合理布局教学点设置,方便农村子女就近上学。二是加快发展卫生事业。镇村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努力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新袁医院、博爱医院进一步引进医技人才,提升设备水平,增加病房床位,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各村居保障村居卫生室用房条件,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三是加快解决出行难问题。各村居结合规划保留村庄布局,进一步摸排出庄路建设需求,制定合理计划,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四是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在春节慰问的基础上,“一对一”结对帮扶深入推进,机关干部经常与对象户联系,了解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每个季度都要有帮扶措施,想方设法增加其收入来源。
五、统筹兼顾全面争先,推进创新创优取得新成果
一是推进土地管理创新。围绕“三化”并进,结合土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大力开展整村推进,在实现节约用地的同时,充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促进镇村统筹发展。2013年在靠近镇区的于湾、河埝、葛圩积极开展试点,确保取得突破。二是继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能,真正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确保群众办事有人接待、有人负责、满意而归。对于突发社会问题,制定完善应急处置方案,真正切实可行有效。三是加强文化载体创新。对新袁柳编、高跷、工鼓锣等非遗文化,建立完善传承机制,通过多种活动载体加强推广宣传,不断扩大影响。积极发动群众,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条线工作全面创优。所有部门、单位勇于争一流、争先进,主动创新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独具特色的亮点,使条线工作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