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拉萨市(LhasaShi)

更新时间:2023-02-08 09:39:57作者:百科知识库

拉萨市(LhasaShi)

中国历史名城,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西藏南部拉萨河下游平原上。辖1区及堆龙德庆、达孜、墨竹工卡、林周、尼木、曲水、当雄7县。面积2.9052万平方公里,人口35.73万;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12.32万。始建于唐初,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原为苏毗部落辖地,以放牧为主。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王)统一西藏,由雅隆地区迁都到曲吉河谷的卧马塘(后称“逻娑”,即今拉萨),建立了西藏吐蕃王朝,自此逻娑便成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641年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进藏以后,相继兴建了大昭寺、小昭寺和布达拉宫等著名古代建筑。15世纪初,喇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到达拉萨,并于1409年亲自率师于拉萨东40公里的噶丹山兴建噶丹寺,成为宗喀巴坐床之所,今寺已毁。俟后又由宗喀巴弟子先后于拉萨城西建哲蚌寺,于城北建色拉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扩建布达拉宫,至1653年基本竣工,五世达赖便由哲蚌寺移居于此。布达拉宫缘布达拉山山势拔地而起。形成高117.2米,长360米,外观13层,有殿堂999间,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石木结构雄伟建筑群。宫殿内珍藏有大量宝贵文物、经典、佛像和法器,彩廊上绘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图及五世达赖、十三世达赖进京觐见皇帝图,并有五世达赖等灵塔8座。18世纪中叶以后,七世达赖在布达拉宫西2公里处修建了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后为历代达赖夏宫。至清代,拉萨依然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也日渐繁荣,国内各地及邻国商贾往来频繁。但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拉萨居民不过3万人,除少数贵族外,多为喇嘛、尼姑等,是一座中世纪的寺院城市。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拉萨成为自治区的首府和新兴城市。

  拉萨城区地势平坦,海拔3658米,两侧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拉萨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南侧,拉萨河平原绵延数十公里,最宽处近10公里,河漫滩发育,由两级阶地构成。平原中部耸立着药王山和布达拉山两座孤峰。

  年均温7.6℃。年降水量约450毫米,雨季集中在7~9月。日照时数在3100小时以上,年均日照率达68%,故有“日光城”之称。自然景观属高山半干旱灌丛草原类型,拉萨河南岸有局部沙丘分布。

  20世纪50年代以前拉萨没有工业,仅有几家手工业作坊。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新建了水电站、火电站、地热电站、水泥厂、化工厂、制药厂、电机厂、皮革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加工厂等百余家中小型工厂企业。食品工业为全市最大工业部门,织毯、制革等轻工业和民族手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现已形成西郊及北郊工业区,城区以八角街为中心的老商业区已较前扩展了十几倍,宾馆、剧院、文化宫、商场、邮电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相继落成。拉萨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于农牧业发展。拉萨农科所和西郊八一农业试验场在拉萨河荒滩上种植冬小麦成功,并获得高产。萝卜、卷心菜等蔬菜也可种植,产量较高。拉萨为西藏交通枢组,对外交通主要靠公路,1954年12月25日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干线同时通车拉萨,后又修建了通往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公路。1965年建成的拉萨大桥长533米,是西藏第1座城市大桥。航空运输已开辟有通北京、成都、西安、格尔木等地的航线。1987年又开通了拉萨至加德满都国际航线。贡嘎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有长4000米、宽60米的跑道,为中国目前最长的飞机跑道。

  市境有西藏大学等高等院校。电视台、人民医院、藏医院、档案馆等也先后建立。还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等名胜古迹和风景点。矗立在八角街上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建于公元823年,是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本文标签:中国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