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双阳区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9:24:44作者:百科知识库

双阳区的历史沿革 古双阳桥

古双阳桥

双阳一名源于双阳河。昔年,双阳河称苏万河、苏完河、刷烟河。此称谓皆为满语,意为河水浊黄,由此派生地名则称为酸,即“出万”、“刷烟”的转音,当时在此居住的女真族亦称苏完部或酸部。双阳是个历史久远、开发较早的地方。从近些年来,在山河、太平、劝农等乡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纺轮、石网坠、石箭镞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来考证,在夏商之前的氏族阶段,双阳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渔猎耕织。

双阳古属肃慎。《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即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当时不仅吉林一地,从勃海之北至黑龙江一带皆属之。后来几经分合蜕变,成为满族"(引自金玉黻所著《东北通史》上编总论第1页)。从我区出土的文物及一些古遗址位置来看,当时人类聚居点多在依山傍水之处。一是便于从事渔猎;二是向阳避风,利于构巢居住。

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231年,肃慎臣服于周,此地属玄菟部。秦汉之间的500余年中,为勿吉靺鞨玄菟郡,后来为扶余辽东郡。迨至晋和十六国时,北方契丹族崛起,统驭各族,双阳地属扶余府。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时期,为勃海女真忽汗州。由于文帝时期社会的相对安定,中原发达的文化、先进的农耕技术,随着北迁的汉族人及官方的推广,不断传入本地,促进了北方的发展。在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代,本地仍属勃海忽汗州。至宋代的辽金时期,公元1211年以前属辽东京道,黄龙府隆州,后为金上京路隆安府。如今区内尚有东营城子、姚家城子等辽金古城址十余处。公元1279年至1368年元代90年中,双阳县属辽阳行中书省,辽东道宣慰司开元路军民万户府。迨至公元1369年的明代初期,东北由山东布政使遥领。永乐4年(1406年)置苏完河卫。卫驻苏瓦延。据《吉林通志》卷12页3载:"国初有苏完部戊子年(万历16年,公元1588年)来归。其地即吉林城西180里之苏瓦延河,斡延即苏完之合音"。这里所说的国初,则指努尔哈赤开始统一东北各部时期,即万历中期公元1593年至1596年之间。就当时来说,双阳置卫所,说明此地人烟是比较稠密的。同时,卫的建立打破了原女真族氏族社会结构,步入了国家机关的轨道,使16世纪的出万河卫成为此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后来建县治奠定了基础。

明永乐9年(1576年)政府感到由山东遥领东北不便其统治,设奴尔干都司统领东北,双阳即属奴尔干都司出万河卫。

公元1586年,嘉靖44年努尔哈赤起兵后,在以建州为主体的女真族统一过程中,于次年,苏完部女真加入了建州部。《开国方略》卷2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万历16年(1588年)苏完部酋长索尔果率部来归太祖,以其子费英东佐理政务”。在《吉林通志》卷87、页1中又载:“戊子年4月时,有酸(酸:地名)之酋长葛尔气唆儿戈,率本部军民500户归太祖。太祖以其子非英冻为大臣”。两书同记一事,只是人名、地名的译法略有出入。可见史实是可靠的。在那个当时拥有500户,要有两、三千之众。应该说当时双阳地方人烟较密。清初,双阳属奉天府,至康熙15年(1767年)为吉林将军,吉林府辖。至康熙中期(1690年左右)双阳辟为吉林至盛京的第三个驿站。以苏万河(出万河)定名为苏瓦延站。设笔贴式、领催各1名,站丁50名,牛马各50,为大站建制。今日区城西南的放马岭屯,就是当年驿站放牧之地。驿道的开通,加快了当时并不太繁荣的苏瓦延向小集镇发展的速度。鉴于苏瓦延所处的地理位置,距府治较远,不利行政管理。宣统2年(1910年)3月9日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清庭:"查吉林府所治之地,周围几及一千八九百里。虽于东北已设舒兰县,而西路由省至伊通,尚二百八十里。该处系往来驿道,屯镇相望,向为繁庶之区。吉林府远居省垣,抚驭终嫌隔阂,应分岔路河以西之地,南抵磐石、北抵长春、西抵伊通各府州县旧界,于双阳河地方设立一县,即名双阳县",县名即苏瓦延的转音。

同年5月22日钦批,并委派候补知县文信为第一任知县。7月20日到任。于是年9月11日由吉林民政司邓饬委员毓将县界勘清立案。其范围是:东北饮马河为界;北与长春厅交界;正西以柳边为界。南以肚带河南王宝脖子岭为界,西南以小黑顶子、三道沟诸山为界。南北长约140里,东西宽约90里,共为13,170多方里"(以上引自民国4年吴荣贵著《双阳乡土志》)。其县域大体和撤县设区前相同。仅少西北石碑岭一带和北部之放牛沟。建县后,地方以社、保、甲称之。北部为尚礼社,中部诚信社,南部近磐石处为宽驭社。

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知县为县知事。下分五个警区,每区巡警50名。一区县城,二区长岭子,三区土顶子,四区刘家店,五区新安堡,一个警区即一个保,下设甲。

民国18年(1929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双阳县初期仍为5个警区。

1934年(康德元年)7月1日,又以放牛沟为中心析5区成立6区。全县共为6保54甲。

1937年(康德4年)分原6保为21保,162甲。九台建县后,划出放牛沟所属地块。

1941年双阳和伊通两县合并,各取尾字称通阳县。县公署驻伊通。同时将保甲改为区村制。

1937年,劝农山和奢岭划入伪新京特别市。1945年9月3日,日寇投降,祖国光复。我民主政府复双阳县治。同年10月改称阳春县。迨至1946年5月,国民党统治双阳,复名双阳县。下设2镇(双阳、新安)7个乡110余保。

1947年双阳第二次解放,成立双阳县解放联合会,划为9区114个村。其顺序为:1区双阳镇(城关区)、2区烧锅街、3区土顶子、4区石溪河子、5区刘家店、6区齐家屯、7区新安堡、8区四家子、9区长岭子。

1948年我军解放长春后,奢岭、劝农划回,此时全县为11个区,138个村。

1952年冬,奢岭、劝农两区复划入长春市。全县仍9个区,114村。

1955年12月8日,区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6年3月双阳隶属公主岭地区,全县划为1镇(双阳镇)50个乡。其中大营子为回族自治乡。

1958年5月并50个乡为19乡。9月撤销公主岭地区,双阳属长春市辖。同时废乡制,全县建成10个人民公社。即:双阳镇、烧锅、土顶、石溪、刘家、奢岭、劝农、新安、长岭、太平。下属142个管理区。

1961年冬,将10个公社划分为15个公社。增加了双阳河,佟家、泉眼、齐家、四家5个公社。同时将管理区改为大队。

1966年双阳属德惠地区。

1969年2月撤销德惠地区,双阳仍为长春市辖。

1980年双阳镇公社改称双阳镇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在长岭乡搞建乡试点,翌年1月均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

1984年5月10日为贯彻和落实民族政策,析鹿乡、奢岭、双阳河乡部分村社成立双营子回族乡。至此,全县共为1镇15乡,160村,1,268个自然屯,2个街道办事处,18个居民委。

1995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北部的泉眼乡,劝农山镇、四家乡划归长春市二道区。10月根据吉林省民政厅(吉民行[1995]4号)文件精神,撤销双阳镇,设云山街道办事处;撤销双阳河乡,设平湖街道办事处;撤奢岭镇,设奢岭街道办事处;撤山河镇,设山河街道办事处。

2000年7月,齐家撤乡设镇。2004年6月22日,吉民行批[2004]1号文件批准,双阳撤销新安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奢岭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石溪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鹿乡镇管辖,鹿乡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土顶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太平镇管辖,太平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佟家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山河街道办事处管辖;撤销长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齐家镇管辖,齐家镇政府驻地不变。至此双阳区4个街道办事处(云山、平湖、奢岭、山河),3个镇(太平、鹿乡、齐家),1个乡(双营回族乡)。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