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8:50:31作者:百科知识库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今四川地区由蜀与巴两支部族建立蜀与巴两个奴隶制国家,蜀郡在今乐山处建南安县,在今宜宾处建焚道县。马边分属这两县。

汉承秦制。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西南夷,析巴蜀二郡南部建犍为郡,稍后,汉析蜀郡西南部建越西郡。现马边地区位于当时犍为、越西两郡,南安、焚道、卑水三县的结合部。处于马边河水系中下游的马边北中部和沐川县属南安县管辖。处于马边河上游的马边西南部属卑水县所辖。处于金沙江水系的马边东部属焚道县管辖。

蜀汉,黄茅岗山脉以东的小凉山地区新设三县,即在今屏山县新市镇处建安上县,在雷波县黄螂处建马湖县,在今马边县境建新道县。

西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整个四川“半为僚据”,焚道南安亦为“夷僚所侵”,越西也成“僚郡”。马边亦“没为夷僚”。

隋唐宋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统治,马边属于其中的驯骋两州地。

唐初,马湖部彝族首领董嘉庆被唐朝廷封为归义郡王。

宋代,四州演变为三十七部,仍总称马湖部,彝族首领董春惜自称三十七部王子。马湖部属梓州路叙州府,成为叙州三路蛮(马湖、横江、南广)之一。而马边西部,则属于另一个彝族虚恨部所辖。

至元二十五年(1298年),元朝把赖因、荣丁、利店、沐川、笼篷五寨划归马湖路。至此,马边隶属于叙南等处宣抚司马湖路沐川长官司。

明朝承袭元朝土司制度,四川行中书省更名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或布政司。撤叙南等处宣抚司一级政区。马湖路更名为马湖府;府下,夷都长官司并入沐川长官司,平夷长官司并入蛮夷长官司。马边在明朝领属线索为: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赖因乡和荣丁乡。

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今马边县地属安边厅,与沐川长官司脱离隶属关系,但仍为马湖府所辖。随着新乡镇和烟峰两地建城,又建军事组织“马边营”,列兵二千,设守备。马边之名由此出。

清初,留马边营裁安边厅同知。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将马湖府并入叙州府。居马湖府治的屏山县(仍为明万历十七年所建)管理马湖府地,马边遂属叙州府屏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建道,马边厅属于下川南道(道治今泸州市)。

民国3年(1914年),又将下川南道更名为永宁道,领县25;马边厅亦更名为马边县。

民国23年,马边又隶属于21军防区。

1949年12月至l950年8月,通过反复斗争,马边解放,成立马边县人民政府。马边县属川南行署乐山专区管辖。

1984年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

1997年,马边彝族自治县面积2382.9平方千米,人口16.7万,其中汉族占63.8%,彝族占35.5%,辖1镇28乡:民建镇、劳动乡、建设乡、水碾坝乡、石梁乡、you坝乡、靛兰坝乡、民主乡、老河坝乡、下溪乡、荣丁乡、雪口山乡、温水凼乡、镇江庙乡、大竹堡乡、苏坝乡、烟峰乡、袁家溪乡、沙腔乡、三河口乡、二坪乡、涉水坝乡、瓦侯库乡、梅子坝乡、先家普乡、高卓营乡、白家塆乡、铁觉乡、永红乡。

2000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2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马边彝族自治县总人口170425人。

200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民建、荣丁)、27个乡(劳动、建设、水碾坝、石梁、荍坝、靛兰坝、民主、老河坝、下溪、苏坝、烟烽、袁家溪、沙腔、三河口、二坪、雪口山、镇江庙、大竹堡、温水凼、涉水坝、瓦侯库、梅子坝、先家普、高卓营、白家湾、铁觉、永红)。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马边彝族自治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个镇、27个乡调整为2个镇、18个乡。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