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四川仪陇县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8:20:50作者:百科知识库

四川仪陇县的历史沿革 仪陇古隶梁州,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日仪隆县,唐大历年初(768年)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

仪陇历史悠久,古隶梁州,战国时期为巴子国地,前314年,秦惠王灭巴国,建立巴郡,置阆中县,仪邑属之。西晋(304年—347年)中期在今大仪乡大仪山上置羔羊县,汉属巴郡。晋、宋、齐时,县城西北属巴西郡阆中县地、东南为岩渠郡岩渠县地。

南朝梁元临元年(502年)置隆城郡及仪隆县,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同时置大寅县,县治在今仪陇县大寅镇。梁大同元年(535年)置伏虞郡及安固县,大同中置宣汉县,郡以伏虞山(今龙呈寨)为名,郡治 与宣汉县治在今大罗乡,安固县治在今营山县安固乡。

西魏(538年—551年)仍袭梁制、隆城郡领仪隆、大寅两县,伏虞郡领宣汉、安固两县。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西魏的义安郡、梁的伏虞郡划归蓬州,隆城郡仍置,伏虞郡由今仪陇大罗池迁到今营山县安固场。隆城郡辖仪隆、大寅二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蓬州的伏虞、义安、隆城三郡和渠县的景阳郡。合置为蓬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宣汉县为伏虞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改郡,仪隆、大寅二县属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县,伏虞县属清化郡(郡治在今巴中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蓬州,辖仪隆、大寅、伏虞等6县。武德三年(620年)置方州,州治与仪隆县治在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621年),析南部、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新城县,以隐太子建成讳,改名为新政县,隶属阆中,县治在今仪陇县新政镇。武德八年(625年)废方州,仪隆复属蓬州。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仪隆县城移于金城山腰。仪隆县名在大历初年(766年)左右以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为仪陇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伏虞县城移于今仪陇县义路

镇李家坝。广德元年(763年),改大寅县为莲池县(县治迁至今蓬安县茶亭乡莲池坝),后废。开成元年(836年)复置。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沿袭唐制。以州领县,蓬池、仪陇、伏虞三县仍属蓬州。

北宋(960年—1127年),蓬州称咸安郡,辖仪陇、蓬池、伏虞和营山四县。

南宋(1127年—1279年),复置良山县,蓬州咸安郡由原辖四县扩为六县。

元(1206年—1368年)建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仪陇县属四川省顺庆路蓬州管辖。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蓬池、伏虞二县入仪陇县。同时撤新政县入南部县。从此,仪陇县境版图始基本统一。

明代(1368年—1661年)废路,分省、府、州、县四级。洪武八年(1375年)仪陇县并入蓬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代(1616年—1911年)仪陇县属四川省川北道顺庆府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县为“宜陇”。

民国元年(1912年)复名仪陇,废道,属顺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复置道,仪陇属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县直属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仪陇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边区根据地转入川东北地区,于1933年8月23日解放仪陇,随即成立了县、市、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当时红军把仪陇县和邻县的部分地区排成三个县苏维埃,即仪陇县、长胜县、阆南县。仪陇县苏维埃政府设金城镇,辖1市、11区、52乡;长胜县苏

维埃政府,当年设仪陇县立山场,次年迁往巴中鼎山场,辖8区、32乡;阆南县苏维埃政府,设今阆中市水观音,辖15区。红军在仪陇经过较大的战斗30多次。

1935年2月—4月为配合红军北上,先后撤离了仪陇。红军撤离后,仪陇县恢复民国旧制,到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为止。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

1952年调整行政区,将响滩区的南风、黑水、响滩划属平昌县;将二龙(今大寅)区的文珠乡划归营山县;将蓬安县的二道、复兴、双河(今双胜)、歧山、赛金、陇城(今新城)等张腊入仪陇;

1978年8月南部县的新政、马桑(今果山)、三元(今银山)、平头(今环山)和新政镇划入仪陇。

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消后,仪陇县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8月 改称地区,1994年改称南充市)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2005年9月,县城迁至新政镇。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