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安徽省宿州的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2023-02-08 07:43:53作者:百科知识库

安徽省宿州的历史沿革 五千年前,境内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

秦二十四年,灭楚淮北之地设四川郡,郡治设在今宿州境内,因郡内有四条河流(淮河、沂水、濉水、泗水)而得名四川郡。

汉,四川郡改名沛郡,辖三十七个县:相县、萧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唐宪宗元和四年(1266年),撤并蕲县、符离、临涣、灵璧4个县置宿州,属河南行省归德府。

后梁,置宿州,辖苻离、蕲县、临涣县、虹县,属武宁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沿袭未变。

宋,置宿州,辖苻离县、蕲县、临涣县,属淮南东路。

元,置宿州,辖临涣县、苻离县、灵璧县、蕲县,属河南归德府。

明,置宿州,辖灵璧县,属江南临壕府。

清,置宿州,属凤阳府。

民国,宿州改为宿县,属安徽省。3年置道,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16年废道,宿县直属安徽省,21年属第六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专员公署。原驻泗县之专员公署迁驻宿城。汪伪时期,宿县属安徽省维新政府(省府驻蚌埠),后属苏淮特别行政区。

民国30年属淮海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县属安徽省。

1949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驻龙城镇)、永城等9县。

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

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

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

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

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将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入宿县专区。

1964年以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固镇县(驻固镇)。

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地区驻宿县。辖宿县、砀山、萧县(驻龙城镇)、灵璧(驻灵城镇)、泗县、五河、固镇、怀远、濉溪等9县。

1977年将濉溪县划归淮北市领导。

1979年设立宿州市,属宿县地区领导。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宿县地区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划归蚌埠市。宿县地区1997年,面积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万,辖宿州市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行署驻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萧县、砀山县、泗县、灵璧县和新设的埇桥区。

本文标签:专项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