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古观象台的简单介绍

更新时间:2023-02-08 07:41:36作者:百科知识库

古观象台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明、清两代的天文观测中心,以观测历史久远、仪器设备保存完好而享誉世界。古观象台始设于元代,原名“司天台”。明初毁于战火,残存的天文仪器被运往南京保存。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建此台,改名“观星台”,并复制了一套仪器,其中有浑仪、简仪等,并修复了台下的紫薇殿、漏房等建筑。崇祯年间(1629~1638年),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先后制造了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候时钟、望远镜、沙漏等仪器。清代时又增添了一些仪器,并更名为“观象台”。

古观象台是由元代大都城的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高台砖砌建筑。平面呈方形,底部边长24.6米、高约15米,呈覆斗状,东侧连接城墙,台顶平面高出城墙约3米。明代台上置有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浑天仪、简仪、浑象仪(天球仪)等,台下是紫微殿、漏壶房、晷影堂,内置圭表、漏壶等仪器。

清初改用西方技术制造出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纬仪等,这些仪器具有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风格,造型纹饰极为考究,至今仍陈列在古观象台上。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古仪,我国的天文工作者将明代的浑仪、简仪、漏壶、圭表和清制的小地平经纬仪、折半天体仪等运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目前,古观象台上只陈列着清代制造的八件青铜古仪。

本文标签:建筑与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