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北镇庙的简单介绍

更新时间:2023-02-08 07:37:17作者:百科知识库

北镇庙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镇庙

北镇庙,坐落于辽宁省北宁市城西2.5公里的山岗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镇山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当时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1298年),北镇医巫闾山被加封为贞德广宁王,并扩建为“广宁王神祠”。元末,神祠毁于战火。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加封北镇医巫闾山为神,并在原址重修神祠,建成后改称为“北镇庙”。后经明永乐、成化、弘治、万历及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和维修,最后确定了北镇庙的建筑布局和规模。1988年,北镇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镇庙规模宏大,东西宽109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61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庙内建筑布局严整,从山下到山顶依山势层层向上。庙中主体建筑为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五重大殿。五重大殿建于一个工字形的高台上,前有石牌坊、山门、神马门、钟鼓楼等建筑,后有仙人岩、翠云屏等景致点缀。

御香殿共有厅堂五间,是陈放朝廷御书和皇家祭祀用香蜡供品的地方。御香殿的后面即是大殿。大殿是庙内整体建筑的对称中心,也是庙内最大的建筑。大殿周围以白色的石栏围绕,宽23.4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是举行祭扫大典的场所。殿为歇山式大木架结构,殿墙以青砖围砌而成,绿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柱、檩均为红色。大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有汉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将画像32人,各具神态,惟妙惟肖,至今仍色彩鲜艳。殿的正中还悬挂着清乾隆帝书的“乾始神区”铜制御匾。殿内供奉有一尊“北镇山神”的泥塑。

大殿的后面有三间更衣殿,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换衣服的地方。再后有三间内香殿,是存放地方官员祭品和香火的地方。最后的寝宫,是山神的内宅,规模仅次于大殿。清康熙帝敬献的御匾“郁葱佳气”悬挂于殿眉正中。

庙内还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石碑56通,其中有元代大德、皇庆、延祐、至顺、至正等年间的祭山、封山碑11通,明代永乐、成化、弘治、正德、隆庆和万历年间的修庙碑9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的祭山修庙、游山诗等碑25通。这些石碑在考古学研究和书法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的价值。其数量之多,可称为一个专题性的碑林,因此地方百姓又称北镇庙为“碑子庙”。

本文标签:建筑与名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