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6:37:45作者:百科知识库
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坐落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半岛的西南部,隶属于西爪哇省,因其是世界最大的低地雨林生态系统,1991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位于巽他大陆架的爪哇岛最西南端,包括马戎格库龙半岛和几个近海岛屿,其中有喀拉喀托(Krakatoa)保护区。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在地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内陆火山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例证。除此之外,这里还保留着爪哇平原上面积最大的低地雨林。在那里生存着几种濒危动植物,其中受到威胁最大的是爪哇犀牛。
印尼最早发现的自然国家公园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最早发现的自然国家公园,公园占地80000公顷,坐落于爪哇半岛的西南部,隶属于西爪哇省。这个国家公园包括喀拉喀托火山以及巴娜依丹、汉都伦、贝坞藏等其他一些岛屿。主体部分是朝向巽他海峡突出的马戎格库龙半岛。
马戎格库龙是一处呈长方形的半岛,自爪哇的西南端突出至海,有一条1-2公里宽的地狭与之相联,其北、南、西三面环海,毗邻印度洋,广阔的印度洋海域是游览公园的主要路径,而其唯一的内陆边界是东部的弘杰山脉,该山脉的最高峰即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最高点,是海拔620米的弘杰古农峰。
公园海拔从海平面到620米左右,气候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在3294毫米左右,10月到4月是降水的高峰期,5月到9月是旱季,月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左右,雨季则是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25度到30度,湿度很高,在65%以上。
1883年,该地区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并引发了一场海啸,毁灭了巴娜依丹岛海岸地区的村庄与作物,同时也在当地土地上覆盖上了一层厚约30厘米的火山灰。这次灾难引发了附近居民的大疏散,从而致使这个地区成为许多动物、植物物种的天堂。
爪哇犀牛仅有的两个栖息地之一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的动植物主要生存于低地雨林、沼泽、红树林及海滨森林环境里。较常见的植物为棕榈树,并有着大面积的沼泽与红树林。公园内还保护有57种稀有植物物种,这里也是濒危物种爪哇犀牛仅有的两个栖息地之一,约有50-60只爪哇犀牛生活在此。爪哇犀,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包括中国南部以及中原地带(汉朝以前),1922年以前在云南尚有分布,甚至90年代还有不可靠传闻在云南出现过。在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地区曾经也有大量分布。现存的五六十头仅生活在爪哇岛上,极度濒危。爪哇犀牛喜欢独来独往,据说幼仔很早就单独生活。爪哇犀喜欢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芦苇的低地雨林环境中,以树枝、嫩芽、嫩叶、果子、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清晨和傍晚是采食的主要时间。爪哇犀很胆小谨慎,一旦有一点异常动静,它就会立马逃之夭夭。视力不佳,但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爪哇犀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除非是近距离受到惊吓或正在抚养幼崽,它的活动范围一般在20平方英里之间。
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除了爪哇犀牛外,其他珍稀哺乳动物有爪哇野牛、银白长臂猿、爪哇乌叶猴、食蟹猕猴、爪哇豹、爪哇鼷鹿和水鹿等。另外,还有72种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以及240逾种鸟类。
公园保护现属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的一些区域早在20世纪前期就已经得到了保护,喀拉喀托岛在1921年就已经被宣布成立自然保护区,巴娜依丹岛和贝坞藏岛也在1937年成立自然保护区。1958年,马戎格库龙自然保护区成立。1991年,马戎格库龙自然保护区被建立为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至2005年,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又被指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另外,印度尼西亚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对爪哇犀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