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榕湖·杉湖

更新时间:2023-02-08 06:33:50作者:百科知识库

榕湖·杉湖

榕湖·杉湖。桂林,素以山水之胜甲天下。桂林的秀水,除绕城南去的漓江外,便数位于市中心的榕湖和杉湖了。西湖相通,以阳桥为界。原名鉴湖、阳塘、阳桥塘。此湖把桂林拦腰截为南北两段,跨湖的阳桥又把湖分为东西各半,东面湖畔有杉材,名杉湖;西面湖畔有古榕,名榕湖,又叫莲荡。明邝露在《赤雅·阳塘记》中写道:“阳塘东西横贯,中束以桥,东口杉湖,西曰莲荡。……演漾若数百亩,临水人家,粉墙朱树,相错如绣,茂林缺处,隐见族旗。”可见此湖的美丽景致自古即如诗如画。

榕湖和杉湖原为宋代桂林城南的护城河,连通漓江。至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因城池外拓,遂逐渐演变为风光绮丽的城内湖。榕湖北岸,至今还留有一座古老的城门,门上原有古榕一株,故名榕树门,它是宋代桂林的城门之一。城门上有石碑,刻郭沫若的诗,其中有“高临唐代南门古,遥望杉湖春水深”,“山谷系舟犹有树,半塘余韵缈如琴”之句。

杉湖开敞,东濒漓江,南邻象山,湖光山色,分外妖烧;榕湖湖岸,树木茂密,遍植桂树、樟树,一派葱笼,掩映入湖,格外清幽。晨曦刚露,暮霭初降,湖上一片似烟非烟的蒙蒙水气,漫天云霞,一湖澄澈,涟漪泛碧,浮光跃金。榕湖中有三座小岛,上面密密匝匝地遍布茂林修竹,不露一丝泥土颜色。东西两座小岛各有曲桥与岸相接,临水的敞亭或米黄,或素白,显得格外淡雅。在此沐徐徐拂面的湖风,观追逐柳影的游鱼,情趣盎然。

杉湖水面比榕湖小,湖心有一别致的湖心岛。湖的南岸和北岸各有一道曲桥与岛连接,它们如同两挂精致的象牙细链,横贯波光粼粼的湖中。小岛西侧有高低错落的四个蘑菇形伞亭,新颖而精巧。

作为榕湖杉湖分界的阳桥,历史悠久。宋代叫青带桥、通济桥,明代更名阳桥。桥北原有瞧楼,又名鼓楼,早晚击鼓报时。明诗人解给曾书“永镇三江”匾额悬于楼上。现楼已拆除。如今的阳桥增置汉白玉石雕花栏杆,似卧波长虹,新人耳目。

榕湖、杉湖之畔曾留下不少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身影。宋代诗人黄庭坚,晚年被贬滴宜州(今广西宜山县),乘船路经桂林,曾在古南门外。榕湖边系舟歇息。后人因此建榕溪阁纪念他。现在遗址处建有方形的榕荫亭。南宋诗人刘克庄来桂林,曾作《榕溪阁》诗:“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清人土拯也有诗曰:“湖上青山淡欲秋,格根残碟起山楼。楼中恐有曾题句,隐隐刹阳系客舟。”时移年去,城门上的古榕虽早已不存,但城楼西侧还有一棵巨榕令人瞩目。古榕树冠外展30米开外,其垂直荫盖面积约700多平方米。

因榕湖、杉湖风光幽雅,故在清代,一些诗人、画家、学者多结庐而居湖边。清初诗人李秉礼,于榕湖西岸建有“湖西庄”;画家罗存理、罗辰父子,在榕湖南岸筑“芙蓉池馆”:清末著名词人主鹏运(半塘)、台湾巡抚唐景裕故居亦在湖畔。清代诗人汪运、商书浚、朱琦、龙启瑞、曾克敬、彭星尧、杨继荣、李宗流、赵德湘、黄锡祖等十人,号称“杉湖十子”,在杉湖畔建“补杉楼”,湖滨酬唱,饮酒赋诗,有《杉湖十子诗钞》传世。近代著名学者、南社诗人马君武的故居也在杉湖北岸,他喜爱杉湖,居所有一传世门联:“种树如培佳子弟,卜居恰对好湖山”。倘徉榕湖、杉湖之畔,正有“恰对好湖山”的感受。

本文标签:中国地理  地理百科  中国名湖  
上一篇:哈纳斯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