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06:04:32作者:百科知识库
果阿旧城位于印度果阿邦北果阿区,曾是葡属印度的首府。城内有很多教堂和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是仁慈耶稣大教堂,保存有圣方济各沙勿略的遗体。公元16世纪是果阿最繁荣的时期,全城有60多座巴洛克式的教堂和宫殿,保留至今的教堂还有10多座。198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果阿是葡萄牙占领印度时期的首都。那里的教堂和修道院,特别是存有圣弗朗西斯-伊格赛维亚(St Francis-Xavier)棺木的鲍姆耶酥教堂,是在亚洲传播基督福音的历史证明。这些建筑对于在所有亚洲的传教国家里传播曼奴埃尔式、曼纳瑞斯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果阿城的历史及基督教的影响果阿旧城建于15世纪,在毗奢耶那伽罗王朝和巴赫曼尼苏丹国时代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在阿迪勒·沙阿王朝是比贾布尔苏丹国的陪都,有护城河围绕,建有苏丹的王宫、清真寺和庙宇。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阿尔丰索.德.阿尔布尔克尔率军入侵潘吉姆城,在城的附近建立了果阿城,1565年定为葡属印度的首都。葡萄牙人在此修建了不少民宅和教堂、修道院等,并打压印度教徒及回教徒,导使该地多数人口归信天主教。葡萄牙的殖民时期延续了约450年。1759年,总督府迁往现在的邦首府帕纳吉。直至1961年被印度用武力夺得其主权。
作为葡属印度的首府和基督教传播中心,果阿旧城集中了很多教堂和修道院。果阿是近代天主教东传最早的地区之一,见证了基督教传播到亚洲的历史,因之在亚洲天主教史上乃至整个基督教的传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仁慈耶稣大教堂是亚洲最主要的基督教朝圣地之一。
宗教风格浓郁的“东方罗马”果阿全城共有60座教堂和修道院,以圣卡塔林娜小教堂、圣弗郎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及修道院、大教堂、圣卡也达诺神学院和小教堂、圣母罗萨里奥教堂、圣奥古斯汀塔和仁慈耶稣修道院最为有名。其中圣奥古斯汀塔建于1572年,是现存的最早的修道院遗址。仁慈耶稣教堂里建有曾在印度和日本等国传教的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陵墓,以及著名雕塑家胡安.鲍蒂斯塔.福格尼的精美雕像。全印度最主要的耶稣会修道院、东方第一个印刷所也建在教堂内。
仁慈耶稣大教堂是果阿旧城最负盛名的教堂。葡萄牙语写作Basílica do Bom Jesus,Bom,其含义是好的、神圣的,Basílica即巴西利卡,是罗马教廷授予拥有特殊地位的大殿的称号。这座教堂建于1695年,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它在基督教上享有重要地位,教堂中保存有历史上最伟大的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画像及遗体。沙勿略的墓室是1696年由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三世捐赠的,由17世纪佛罗伦萨的雕刻家福格尼花费十年之功才最终完成,保存遗体的棺椁则由纯银制作。
果阿的天主教堂长68米,是葡萄牙殖民地中最大的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即使在葡萄牙本土它也称得上是最大的教堂之一。跟其他基督教堂相比,这座教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气势恢弘,无论在教堂内,还是在教堂外,作为教堂正殿的礼拜堂可以同时坐下1000人左右,礼拜堂正面墙上,基督教诸神像高悬中央,精雕细刻,金碧辉煌,使走进教堂者,不能不顿时肃然起敬。教堂左右两侧,分布着一个个顶礼膜拜的地方,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教堂。在这些小教堂里,在神像前的地面上,往往嵌着一块花岗岩石板,上面刻有葡萄牙文字,石板下面安葬的是有头有脸的基督教人士,他们在这座亚洲最大的基督教堂的礼拜堂里,永久占据一块安息之地,并享受生者的顶礼膜拜。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饱含了15-16世纪葡萄牙努埃尔的建筑风格和16世纪意大利矫饰风格及巴罗克风格的特点,因之被称谓“东方罗马”。它对16-17世纪印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发展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果阿教堂充分地体现了在建筑史上被称为“巴洛克五重奏”的印度建筑五大风格,它的设计者将这些建筑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该建筑堪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型杰作。
尽管果阿教堂从整体上看是欧洲风格,但它也融入了一些印度建筑的东方风格,同时也是当地最早带有印度建筑风格的教堂。“多层次”是印度建筑的典型风格,因此果阿教堂楼层比通常的欧式建筑更多一些。一般欧式教堂的楼层仅为两层,不会超过三层,而果阿教堂是五层建筑。
在果阿的许多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印度-葡萄牙风格的建筑,如威尔哈斯·康基思塔斯地区等。然而在一些乡村,历史建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帕纳吉的喷泉区现在成了一个文化保护区,是展示果阿的生活、建筑和文化的活的博物馆。一些果阿的庙宇也可以看出来自葡萄牙的影响,特别是曼圭什庙。1961年之后,很多庙宇都被拆除重修,恢复了原本的印度风格。
知识链接:圣方济各沙勿略方济各·沙勿略,是耶稣会创会的六位伙伴之一,是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他首先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的马六甲和日本。
沙勿略1506年4月7日出生在西班牙纳瓦拉省的哈维尔城堡,在他十多年的福传生涯里,劝导了三万多人领洗入教,福传旅程超过数千里,涉足大半东亚地区。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传教士的主保”。曾有人这样形容沙勿略:如果耶稣会会祖依纳爵是“不倦的旅人”,那么沙勿略就是“无畏的航海者”。
1552年12月2日他因疟疾死于海岛上,其时正试图偷渡入中国。次年,沙勿略的遗体根据其遗嘱被运送到果阿。1662年沙勿略被教会列为圣徒,他的墓地也成为朝拜的圣地,吸引了大批信徒,之后每十年皆举行盛大的仪式,供各地朝圣者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