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莫纳山文化景观

更新时间:2023-02-08 05:35:03作者:百科知识库

莫纳山文化景观

莫纳山文化景观,位于毛里求斯西南部,它山势险峻,一路探入印度洋,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一直是逃亡奴隶的避难所。2008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莫纳山文化景观位于毛里求斯西南部,它山势险峻,一路探入印度洋,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一直是逃亡奴隶的避难所。由于地处偏僻,树木繁茂而且绝壁环绕,逃奴在这座山的山洞和山顶上建立了小型定居点。通过逃奴的口口相传,莫纳山已成为奴隶争取自由的一个象征,标志着奴隶们曾经为自由而战、他们曾经遭受痛苦和做出牺牲,所有这些口头传统都与逃亡奴隶的来源国有关——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印度和东南亚。事实上,毛里求斯作为重要的东部奴隶贸易中转站,也被称为“逃奴共和国”,因为大量的逃奴在莫纳山生活。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的一个岛国 历史上奴隶交易的重要中途站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的一个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千米,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千米。原为荒岛,1598年开始为荷兰人统治,称“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改名为“法兰西岛”。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改回现名。此后,英国从美洲、非洲、印度移入大批奴隶、囚犯和自由民到此垦殖。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在经历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殖民统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脱离英国殖民获得独立,岛上亦有不少华人。

岛上景色颇为壮观

毛里求斯在历史上是奴隶交易的重要中途站。18世纪中叶,奴隶贩子运走的非洲奴隶每年有三四万人,除了运往美洲外,还从东非沿岸及马达加斯加岛把奴隶运往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在毛里求斯从事大量贩卖奴隶的交易,全岛经济都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直到1835年英国殖民者宣布废除奴隶制的时候,毛里求斯还有6500名奴隶,而奴隶们也在不断抗争,最惨烈的一幕就发生在莫奈山。莫纳山全称莫纳布拉班特山,高556米,是玄武质岩山,其伸入印度洋而形成了莫纳山半岛。当时有一批奴隶不堪压迫,逃到此地藏匿,因为临海的一侧山势险峻,地形隐蔽,四周都是悬崖,他们在洞穴和山峰上聚居,建立起小社群,莫纳山变成了广大奴隶不惜生命寻求自由的避难所。

莫纳山文化景观,位于毛里求斯西南部 追求自由的象征——莫纳山

在毛里求斯的奴隶制度废除后的1835年2月1日,当地警察前往山中告诉那些奴隶们他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看到成对向山上走来的警察,奴隶们以为即将走入绝境,便决定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来捍卫了尊严。他们纷纷爬上山巅,抱着宁死也不再当奴隶的态度,从这里纵身跃入大海,顿时崖壁下尸骨无数。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能够想象出当年奴隶们在跳崖前的心理,应该是多么的绝望悲观。

如今,苍翠的莫纳山成为了奴隶解放运动的象征,当地人民尤其是殖民地时期奴隶的后代已经把这里作为他们反对奴隶制的据点,每年的2月1日是毛里求斯废除奴隶制纪念日。如今这里充满宁静祥和的景象,使人们无法想象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悲惨的一幕。

苍翠的莫纳山是奴隶解放运动的象征 胜似天堂的画卷

上下几百年,一批批来自美洲、非洲和印度的奴隶与劳工移民为毛里求斯岛的垦殖和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今天毛国拥有各色风格的建筑和各种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的特点奠定了基础。这一曲折独特的历史沿革,造就了毛里求斯多元文化的魅力。

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颇为壮观。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说:“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仿造毛里求斯创造了伊甸园。”虽说这座非洲东部的小岛面积只有2040平方公里,然而,却凭梦幻般的阳光沙滩、直插云天的俊岩奇峰、连绵环绕的珊瑚礁群、火山喷发形成的蔚蓝湖泊、花木葱葱、百鸟啾啾的满园春色和休闲安逸的天然氛围,为游人展现胜似天堂的画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