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顺序偏好理论概述

更新时间:2023-02-05 01:55:39作者:百科知识库

顺序偏好理论概述 顺序偏好理论概述

Ross(1977)率先将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入了资本结构的研究中,Myers & Majluf(1984)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公司为新的项目融资时的财务决策,提出了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

Myers & Majluf(1984)假设,经理对所要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之了解比任何其他人都清楚,并且假设他们是为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着想。还假定公司的现有股东是被动的,即他们不会因经理的决策而调整投资组合而使经理的决策对他们没有影响。信息不对称假设意味着即使经理发现了净现值为正的绝佳投资机会,也无法将此信息传递给投资者。每一公司的经理层毕竟都乐意向市场宣布前景光明的投资项目,以此推高股价,展示自己的优秀业绩。因此投资者不会相信经理是怎样说的,从而造成了对新发行股票的估价比如果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时的均衡价格要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也可能会被放弃。这是因为股权融资会导致项目净现值的太大部分以牺牲现有股东利益为代价转移到新的投资者身上,结果新投资给原有股东带来的净现值变成了负数。

Myers & Majluf指出,如果公司利用内部资金为新项目融资,不需要股权融资,这样也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都会被公司所采纳。当内部资金不足时,公司会优先考虑低风险的证券如债券,最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很多文章已对Myers & Majluf的基本思想做了扩展,如Krasker(1986)、Brennan & Kraus(1987)、Narayanan(1988)、Noe(1988)、Constantinides & Grundy(1989)、及Heinkel & Zechner(1990)等。

Myers(1998)是这样概括顺序偏好理论的:“(1)红利政策是‘粘性’的;(2)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公司偏好内部融资,但是如果需要为净现值为正的真实投资融资,公司也会寻求外部融资;(3)如果确实需要外部融资,他们会首先发行风险最低的债券,即他们会先选择债务融资,其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4)当公司寻求更多的外部融资时,他们会按照顺序偏好的次序进行,从低风险债券到高风险债券,可能还包括可换股债券和其他准股票(quasi-equity)证券,最后才是股票。”

静态平衡理论一般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与此相反,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不存在明确界定的目标负债率。当内部现金流、现金分红和实际投资机会出现不平衡时负债率就会发生变化。而静态平衡理论考虑的一些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如代理成本、债务的避税作用、非债务避税、潜在财务危机的成本等,在顺序偏好理论看来都是次要的。

本文标签:经济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