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价值转形理论百年之争的起源

更新时间:2023-02-05 00:38:17作者:百科知识库

价值转形理论百年之争的起源 价值转形理论百年之争的起源

在论述价值转形理论之前,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首先由商品价值开始,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在分析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规律,指出雇佣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在第三卷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生产总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时,又指出生产和交换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基础是生产价格而非价值。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如竞争、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等,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并均衡分配于各个部门资本的动态过程。

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各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推动极不等量的劳动从而生产极不等量的剩余价值,这表现为部门问的不同利润率。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出现了社会资本在各部门问的竞争和流动;结果必然是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一般利润率(或称平均利润匆。剩余价值总量按照一般利润率在部门问平均分配。于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由于平均利润不过是总剩余价值按照预付资本多少的等比例重新分配,所以剩余价值总量等于平均利润总量,价值总量等于生产价格总量以下简称“两个总量等式”。

这一转形理论一经提出即引起西方经济学家的批评,第一个发文予以责难的是意大利经济学家洛里亚,他在1895年2月的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到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是“十足的谬论”,“科学上的自杀行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学者马上予以驳斥,由此拉开了“转形问题”百年论战的序幕。

本文标签:经济百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