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2023-02-11
更新时间:2023-02-12 01:44:32作者:百科知识库
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控制是水质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厂循环水系统一直采用单一的液氯来控制水体中的微生物,但随着原油性质的变化以及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各生产装置冷换设备泄漏的频次也逐步增多,为水体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导致系统内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等各种细菌和粘泥指标经常超标,腐蚀倾向加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危及到系统各冷换设备的换热效率和长周期的安全运行。因此,我厂与设备研究所通过多方调研、分析,于1996年在第三循环水厂尝试性地进行了二氧化氯的杀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于1997年在第三循环水厂正式投入使用,1998年5月又在第一循环水场进行推广使用。
1 杀菌试验
我们于1996年11月19日~26日在第三循环水场(系统保有水量为8000t)进行了为期10天的杀菌试验。采用宜兴市荆溪实验化工厂提供的3%的稳定性二氧化氯及配套的活化剂。为了更好地验证二氧化氯的杀生性能,试验在停止加氯一周后,异养菌等菌数增长到105数量级,二氧化氯活化15min后采用冲击式投加,同时控制系统补排水。试验过程中各种检测数据见表1和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投加二氧化氯后,系统中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的含量迅速降低,其杀菌率均分别在97%、85%以上;系统中水的浊度和生物污泥迅速升高,说明该药剂对生物污泥具有一定的剥离作用;另观察到凉水塔壁上藻类物质发生卷曲,颜色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ClO2对藻类也有一定的杀生作用。
工业试验表明,0.6~1.8mg/L的ClO2在pH>7时的杀生性能明显高于氯气,并且具有一定的剥离、杀藻功能,但由于二氧化氯的使用成本明显高于氯气,为此,我们选择以氯气为主、二氧化氯为辅的方式来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杀藻试验
1997年夏季,由于第三循环水系统冷却塔内的藻类滋生严重,我们决定用二氧化氯进行杀藻试验。根据资料介绍,二氧化氯在3~10mg/L的范围内就有较强的杀藻能力。我们以5mg/L的浓度隔日进行投加,发现冷却塔壁上的藻类明显枯萎、卷曲,说明二氧化氯对藻类的作用比较明显,同时,发现高浓度的二氧化氯投加于循环水中会引起总铁、氯离子等上升,挂片试验表明,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系统的腐蚀倾向明显高于低浓度的二氧化氯。
在厂家的建议和我们的考察中发现,在国内用二氧化氯作主杀生剂的循环水中,使用浓度在0.5mg/L时就能较好的控制藻类。我们用1~3mg/L的ClO2对藻类进行试验,发现只需连续(隔日)投加数次,同样可以达到控制藻类的目的。
3 粘泥剥离试验
第一循环水系统是我厂装置最复杂、系统水量最大(达11000t/h)的一个系统,粘泥指标一直处于超标状况下运行,我们于1998年5月至11月进行了二氧化氯剥离粘泥的试验。平均数据如表2。
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加氯的情况下,用3mg/L的二氧化氯每月冲击投加数次,即可使系统粘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它与非氧化性剥离剂相比较仍然要差些,且剥离后的粘泥较为分散,悬浮于水中,较难迅速浓缩沉于池底或通过旁滤加以迅速去除。
4 二氧化氯在我厂循环水系统中的用法与作用
通过近一年多的工业应用与分析试验。笔者总结出二氧化氯在本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几种用法,归纳成表3。
5 结论
二氧化氯是一种氧化性极强的杀生剂,用法得当,能够有效地控制系统的细菌,特别是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其杀生作用受pH值的影响比氯气小,故适于高pH值系统的杀菌灭藻;二氧化氯杀灭藻类的能力较强,并能较好地控制微生物粘泥,具有较好的剥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