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好好唠唠《黄雀》这剧,播到五六集可算露出真章了。编剧王小枪这回是真把心里头那点人间疾苦给掏出来了,火车站里小偷和反扒那点事儿,愣是让他讲出了悲天悯人的味儿。
先说女主这遭遇,看得人直揪心。农村丫头,弟弟残疾被爹妈卖了,自个儿揣着钱就进城找人。茶餐厅端盘子、医院当护士,好不容易在火车站瞅见弟弟,结果孩子让犯罪团伙祸害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姐姐要抢人,反派大佬瞅准这姑娘是个狠角色,愣是把人拉进团伙了。
这段戏拍得真高级。姐姐送弟弟去福利院,结果人家不收,这一下把退路全堵死了。要养弟弟就得来钱快,逼得没法子只能跟了反派。你说这剧情假不假?可当年火车站那些残疾人,哪个背后没段辛酸史?别的剧躲着走,王小枪偏要掰开揉碎了给你看。
这就说到严肃文学和电视剧的差别了。烂剧就爱撒狗血,正经作家编剧得给你剜出人性里的痛点。记得《一九四二》里刘震云写饥荒,追问半天也没个答案,可正是这种无力感才真实啊。雨果写《悲惨世界》不也一样?冉阿让偷面包,米里哀主教宽恕他,这些故事里透着股子悲悯,可人物都在使劲儿活出个样儿来。
《黄雀》里最戳心的就是弟弟这条线。当年那些火车站的残疾人,救出来也没地去,最后还得回去讨生活。王小枪没回避这些,姐姐拼尽全力也没改多少命,但这份挣扎多真实啊。现在年轻人看剧嫌失真,那是没见过早年间火车站的乱相。那时候小偷猖獗,现在监控密布手机支付,早不是那会儿光景了。
所以说,好剧得敢往人心窝子上戳。王小枪这回借着《黄雀》,把电视剧往严肃文学那儿拉近一大步。咱观众也得惜福,少看点烂剧,多读读正经书,里头藏着人间百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