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8 06:54:45作者:
刑法中对犯罪中止的处罚标准是在没有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免于刑事处罚,但是已经造成损害的话,会参考犯罪既遂的量刑标准减轻处罚。同时法律也明确规定了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一般就是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己放弃了犯罪行为。
一、犯罪中止刑法中规定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的认定: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
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几种?
根据法律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于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说来,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发现自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受理。公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应作出不立案的决定。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以判决宣告无罪。对于其他几种情形,一般应以裁定终止审理。不过,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已经死亡的被告人无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受害者或大多数的民众很多时候没办法客观的来看待犯罪嫌疑人的某个犯罪行为,有些案件之所以复杂,其实就复杂在犯罪嫌疑人当时的犯罪心态,犯罪因素及各方面的状况,这些因素司法机关是不能轻易忽略的,所以对于中止犯,该减轻处罚还是要减轻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