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传播虚假信息入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8 05:26:46作者:

传播虚假信息入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传播虚假信息入罪量刑标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等。之前对传播虚假信息的处罚最多是行政处罚,也就是拘留。现在最新刑法将其入刑,对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立案。

一、传播虚假信息入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1、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3)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非法侵权公民信息犯罪的构成是什么?

1、犯罪主体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人)。

2、犯罪客观方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它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研究犯罪客体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准确定罪和量刑。

综上所述,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对个人和企业生产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情节严重,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灾情警情的,公安机关可以立案,追究传播者的刑事责任。量刑的起点是拘役管制,情节较重的会判处有期徒刑,顶格处罚是七年徒刑。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