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8 05:03:12作者:
在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四要件说。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犯罪客体。刑法学中的犯罪客体是说明某种犯罪行为危害了哪种利益的要件。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刑法学中的犯罪主体是指说明犯罪行为是由什么人实施的要件。4、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构成的条件即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的含义是指构成犯罪的组成部分。犯罪构成是所有犯罪构成要件的统一。和一般的规定不同,犯罪构成要件不仅是由分则条文规定的,而且还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和分则统一规定的。因此,不能简单的认为犯罪构成要件是由分则完整地规定的。
在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四要件说。四要件说是从苏联学习的,也是典型的社会主义的产物。四要件说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上有很深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犯罪客体。刑法学中的犯罪客体是说明某种犯罪行为危害了哪种利益的要件。犯罪行为总是侵害了某种利益的。比如说,盗窃罪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故意伤害罪侵害了公民的健康权;故意杀人罪侵害了公民的生命权。犯罪行为所会侵害的利益从本质上来说,是某种被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因此,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刑法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刑法学中的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使用哪种行为、在哪种客观条件之下使客体受到了哪种伤害的要件。首先,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实施行为的个人个人实施了某种对社会、他人等产生危害的行为,如果没有产生危害,那么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就不存在构成犯罪的前提。其次,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危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或者已经造成的危害结果。不管犯罪行为、危害结果是的表现形式如何复杂,这两者都是构成犯罪不可或缺的因素。
3、犯罪主体。刑法学中的犯罪主体是指说明犯罪行为是由什么人实施的要件。在司法实践领域,犯罪主体各种各样,主体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但犯罪行为都有共同之处。它的共同之处就是犯罪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即便是单位犯罪,也应该是具有一定的主体资格的。
4、犯罪的主观方面。刑法学中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能够说明犯罪的主体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时候的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故意和过失是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每种犯罪行为都必然会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观要件。如果行为人不是有意为之或者过失造成某种结果,即便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也不构成犯罪。